返回第七十章:苍天已死  汉末有武名吕布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如果说谁是光和六年的名人,那非张角莫属。大贤良师的名声传遍了天下十三洲。而在洛阳,作为大贤良师的爱徒,马元义同样是备受关注。在洛阳三年,他已经聚集了近十万的教徒。

要知道,整个洛阳的人口还不足百万。

光和六年,张让等宦官势力又达到极盛,时中常侍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粟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宁典等十二人皆封侯,贵宠无比,时人称为“十常侍”,刘宏曾说“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于是十常侍无所忌惮,各起高宅大第,规模同于皇宫。刘宏曾想登高,张让恐皇帝发现贪腐,买通朝廷谏官言:皇帝不可登高,登高则百姓散。又其父兄子弟出任州郡牧守,残害百姓,贪暴胡为,无人敢问,天下怨声四起。

张角以“太平道”传教已十余年,拥有徒众数十万,遂将徒众分为三十六方,“方”各为一部,大方统众万余人,小方统众六、七千,方各有首领。命人传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准备起义。时大方首领马元义等先收合荆、杨二州徒众数万人,约期在邺城起事。马元义又联合宦官封谞、徐奉等为内应,约定次年三月五日内外俱起。

马元义对着诸多信徒之言:“今行逢千斤之金,万双之璧,不若得明师乎?学而不得明师,知何从得发乎?治国欲乐安之,不得大贤事之,何以得一旦而理乎?卷九十八:众星亿亿,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蚑行之言,不若国一贤良也②。今大贤良师,乃是太平道的先知先贤,要行大顺之道,以教救世赈民,实现天下太平。”

众信徒高声呐喊:“谨大贤良师之言。”

在马元义在高台接受教徒的朝拜,唯独唐周低着头一脸阴霾,他冷着脸,不知心中想到了什么,泛起了诡异的笑意。

他匆匆的从传教的地方离开,碰见一个教徒问道:“唐首领,您这是去哪?”

唐周冷硬的回答:“马首领有事吩咐某去做。”

“哦。”

那个教徒挠了挠头,目送着唐周的离去。

他寻到了一处酒楼,这是洛阳城中最高档的酒楼,取名于醉仙。他曾在这里遇见两个人,一个军士,一个书生。那两个人带唐周在洛阳城流连三日,他便已经忘了大贤良师的教导。

唐周坐在桌上,焦急的在等待着,是不是张皇后望,生怕有人过来他没有注意。

却见曹操走了过来,大步流星,大笑:“唐首领,某家曹操曹孟德。”

曹操的身后跟着戏忠和夏侯惇,便是唐周认得的那个军士和书生。

只听夏侯惇爽朗大笑:“某家主公曹操乃是当今骑都尉。”

唐周连忙站了起来:“见过曹公。”

曹操爽朗一笑:“当不得公字,某且问你,张角何时会反。”

唐周面色忽然一白,咬了咬牙,狠厉道:“大贤良师约定在甲子月甲子日……”

他细细将所知道的张角的谋划说出,包括其太平道在各州的势力分布,以及马元义联络中常侍先毒害刘宏,然后内外皆反。曹操越听越是心惊胆跳,若是张角真的密谋成功,天下倾覆也只是一夕之间。

曹操冷冷一笑:“某且问你,张角谋划如此长时间,你是如何得知的?”

唐周微微有些惶恐,连忙道:“小人本是巨鹿人,因为天灾难继才成为张角的弟子,张角极为信赖小人。此间许多事,都由小人经手。”

夏侯惇转过头去,眼神之中流露出许多轻蔑。他最讨厌的便是这般反复无常的变节小人。

曹操同样嫌恶这样的唐周,但他没有表现出来,反而大笑:“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今日后,某带汝入朝,且上疏启奏陛下,说不得还能晋升为官,成为同僚。”

唐周闻言随即大喜。这三日的流连,早已腐化了他的心志。如果能够做上官,那岂不是日后都有机会在洛阳城内享受繁华吗?一想到青楼中的妙婉女子,他的心中便一片火热,供出张角的罪恶感也减弱了几分。

而在洛阳城外宣扬教义的马元义,尚不知自己已经被出卖了。

光和七年二月,议郎曹操在朝仪中进谏太平道张角联合中常侍,聚众谋反,意图推翻社稷。张角其弟子唐周在朝堂中将张角密谋一一说出。刘宏大怒,命三公、司隶校尉追查皇宫及京师奉事张角之道者,诛杀千余人,又命令州郡捉拿张角等人。

马元义手戴镣铐,双眸一片死寂,从一方首领到如今阶下囚不过一夕之间。他想不到哪里出了问题,导致事泄。

直到他看见在曹操身边的唐周。他在灵帝的赏赐下被封了官,官职不高却也算得上是跃迁。却见他身穿黑色官袍,站在人群中一脸傲然。

他瞠目欲裂,仍不相信竟然是同为大贤良师的弟子背叛了大贤良师。马元义大吼:“唐周,奸诈小人,反复之贼!”

唐周冷言大喝:“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