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而士子便自发地聚集起来,组建书院,为往圣继绝学。这类书院不同于后来只读圣贤之书的学堂,而是既读书,也习武,医巫百工无所不包。其中名气最大者,便是隐于华山中的岳渎书院。
当时的北方在汉人士子眼中便是“万丈风潮大逼人,腥膻满地血如糜”,自恃汉家正统的士子们自然不愿与“胡人”建立的王朝为伍,故而多数书院立下了“不与官府打交道”训言。
只是世易时移,原本胡汉杂处之地,也渐渐融合为一,加之后来隋唐两代恢复了汉人皇统,不少隐世书院也就失去了继续坚持下去的意义。但也有少数大儒在长久的隐世生涯中悟出另外一个道理——读书人在朝固然能兼济天下,而在野更能扶助百姓。如岳渎书院等,索性再不出世,潜心教导门下弟子读书习武。书院择徒甚严,又有多位文武宗师坐镇,每有学成出山的子弟,要么是一方文宗,要么是乡间豪帅。只是都恪守院训,无一人出仕为官。
唐初之时,官府还多方征召,只是无人响应。后来太宗皇帝时科举取士成为定制,书院中自然无人应考,官府也就不便自掌脸皮,非要请书院子弟来做官了。可即便如此,“岳渎书院”四字,仍是隐然有着能左右中原人心的力量。以至于一些了解内情的世家大族中,子弟通过了科考不视之为大喜,而若是有子弟被岳渎书院收入门下,则被视为实打实的跃过了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