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1章  庶子无为(科举)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元朗今日不在盐政衙门,当他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同样也是大为震惊——他都没有得到的消息,这些盐商是哪里得到的?

元朗瞬间就觉得是有人在做局,他脑海里浮现了好几个人的名字,但是却又没有确凿的证据,元朗只能暂时按下心绪,先让手底下的人去安抚这些盐商,言明他们盐政衙门并没有收到相应的政令,让他们稍安勿躁,若是有了消息,会第一时间通知他们的。

同时,元朗也快速安排自己的亲信前往京城去打探消息,可恨此时交通不够便利,一来一回哪怕再压缩时间,也要一个月时间,这一个月中,整个扬州城的气氛都是紧绷的,任何的风吹草动都牵动着大家的心,就像一个炸药堆一样,一点就会着。

等到元朗终于知道确切的消息时,元朗忍不住冷笑了一声,倒是有些出乎他意料了。

传递给元朗的密信上说,是户部殷侍郎上的奏本,提出了这个“纲要法”来,说是如今的盐商资质参差不齐,屡屡有弄虚作假之事,不如对天下盐商进行统一考核,只有考核通过的,才能成为盐商,且能世袭罔替,这样一来,若再有弄虚作假之事,朝廷就可以追根溯源,更加方便管理和追责。

户部的殷侍郎和元朗并没有什么恩怨,但是元朗和户部的人打过不少交道,知道他们的德性,总想着到他这边来分一杯羹,这次的上奏想来也是这个意思。

元朗对着信件凝眉深思,他突然想到,这个“纲要法”在明面上对他来讲倒不全都是坏事,若是拿着这个朝廷的新政令,狠狠地压榨一番这些盐商,倒说不定可以在他们身上炸出更多的油来。

元朗深知两淮盐商之富有,甚至在私下里称呼他们为“大肥猪”,虽然元朗已经在他们身上谋得了数不清的好处,可是元朗却依旧觉得不够。

他甚至认为,是他给了这些盐商机会,他们才能挣这个钱,而他最后却只能拿一点蝇头小利,属实是他太过于仁慈大方了。

不管这个“纲要法”最终能不能成,趁着如今人心惶惶之时,他若出手再捞一笔,显然不是问题。

元朗起了心思,他最近正是缺钱的时候,于是盐政衙门那边就开始将这个事情避重就轻地说了起来,明明京城那边,户部只是上了一个奏本,但是扬州盐政这边却已经说的有鼻子有眼了,所有人听下来,这个“纲要法”大概率是要成的。

如此一来,所有人都闻风而动,纷纷开始找关系、拖人脉,企图自己能挤进去,在政令还没下达的时候,就先占一个名额。

这简直就是正中元朗下怀,一时之间,元府门口大大小小盐商络绎不绝,银子像是流水一样淌了进去,就连元府门口守门的人,打赏的银子就拿到了几百两,足以可见元朗敛财之能。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盐商都那么有钱的。

还有很多小盐商,其实他们赚的就是东奔西跑的苦力钱,能够从官府中拿到的盐引也不过就是几十张,甚至少的只有十来张,去掉成本、交了税,疏通了门路,给官员小吏又截取掉了一笔银子,再千里迢迢拿回去卖,最终忙活小半年,或许也就赚个一二百两银子,那还是再附带上一些其他杂货的倒买倒卖,才能挣到的钱。

在这个年代做生意,可不像是在现代,路上艰苦自不必说,更可怕的是还有水匪山寇之流,若是运气不好遭了劫,钱财货物全被抢了不说,一个弄不好,连命都可能会丢。

所以,像这些小盐商,绝对是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做生意的,不到万不得已,其实很多人是情愿安安稳稳地种几亩薄田、老婆孩子热炕头度日,也不愿意为了银子东奔西跑、朝不保夕的讨生活的。

士农工商,“商”在最底层,并不是说说而已的。

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指着这点门路养活一家老小,而如今,连这块门路都要被斩断了。

而除了他们这些人,也有官员因为盐政衙门的大捞特捞而感到嫉恨且不满的,这些人都在冯会龙给到沈江霖的名单之上。

等到沈江霖终于拿到了京城那边的确切消息后,他亲自拜会了欧阳平,投了秦之况的名帖,扬州知府欧阳平终于正视沈江霖起来。

欧阳平确实看不惯元朗这些年在扬州的所作所为,但是欧阳平在扬州地界上的任命还有一年就要到了,他并不打算真的与元朗为敌,否则他也不会忍受到如今了。

欧阳平想了想,语重心长地对沈江霖道:“沈贤侄,既然你是秦之况的人,那么本官就好心教导你一回,不要和元大人硬碰硬,你赢不了的,不如就此回去,我就当今日没有见过你,如何?”

欧阳平依旧选择回避这件事。

沈江霖却表情凝重地摇了摇头:“欧阳大人以为下官是想要来求您做事?”

“难道不是?”欧阳平被沈江霖的话弄得有些下不来台。

“欧阳大人,下官是来救您的,前方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