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四十七章 同门之谊  风云中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方五股少数民族势力相继而起。铁骑所到之处,皆所向披靡,五股势力瓜分中原,先后建立了五股政权,剥削天下,惨害生灵。史书上称为‘五胡乱华’。其中一支鲜卑族人复姓慕容,建号大燕,大燕国开国君主慕容恪,是在下的远祖。我这连句是仿二师兄的,说得隐晦了些,但也包含着我的姓氏,因此没有违规。’

那七人听了这话,也没来罚他喝酒。东晋司马家族与司马镇南是宗亲,司马镇南听慕容扫北揭露东晋司马氏的丑事,挑祖宗的不是,从此恨上了慕容扫北,

排行第四的黄天荡吟了一句:‘黄沙一剑荡四方。’他这连句中有自己的姓氏,有自己的名字中的一个荡字,也算过关。

排行第五的陆孝濂却说道‘四位师兄的连句,若非引经据典,便是凌云壮志。在下家境贫寒,家父给在下取‘孝濂’作名字,只望我作个孝子,不失人子之道。在下胸无大志,只待剑术有成后。便回老家去,凭所学剑术,帮扶乡亲父老,于二老膝前尽人子之道,以乐天伦。’陆孝廉吟了一句:‘不堪大用惟守孝。’他的连句中有个‘孝’字,也算过关。

排行第六的是段人举。段人举原籍山东曲阜,生于圣人之乡,曾经中过举子。因见官场腐败,竟无意科考,弃文学武。段人举吟了一句:‘忍弃举子学剑道’,这句也合规矩。

排行第七的是吴向高。吴向高便吟了一句:‘芙蓉渠水叶向高。’这句也算过关,前面七人都过关了,到排行第的莫不信连句。莫不信想了半晌,始终想不出来。因此他没有连句,被七人罚酒,当天喝得酩酊大醉。

那次连句过后,没过多久,关天赐便即失踪。神剑山庄群龙无首,先是司马镇南与慕容扫北因连句喝酒的事争闹起来,其他人劝不了,受其连累,或帮慕容扫北,或是站在司马镇南一边的。分为了两派,大闹了一场,将神剑山庄也给掀了个底朝天。

人武功相差不多,在神剑山庄乱斗了一场,没分出胜负,于是约了半年后,在醉香楼中比剑。半年之期一到,人都赶到了醉香楼。二话不说,就动了手。

初时,尚且顾念同门之谊,下手也有所保留,与平常切磋一般。渐渐地,就有人负伤。人正值血气方刚的年龄,关天赐没失踪之前,有关天赐压着还不敢怎么样。关天赐一旦失踪后,人少了那份镇压,没了顾忌,谁都不肯服谁。

师兄弟人相处久了,对彼此的招数了解得很全。那比剑受伤的,以为自己手下留情,而对方全力相搏。宿仇未消,又添新恨,索性新仇旧恨一块算,越斗越是激烈。人在醉香楼中,打了七天七夜,人人身受重伤,实在连拔剑的力气也使完了,才各自负气遁走。

大弟子凤鸣秋作为大师兄,以为自己武学天赋最高,剑术最强,其他七人应该遵从统领。见七个师弟均不服管束,这个大师兄实在当得太没面子,从此有了归隐之心,江湖热血也渐渐冷淡。就在句容县三叉路中处开了一茶亭,过着半归半隐的生活。萧爻在茶肆遇到凤鸣秋时,见他落寞消沉,正是因此而起的。直到萧爻夸赞他武学天赋最高时,他才来了些精神。

司马镇南去了北直隶,在河北沧州开山立柜,开始招收徒弟,在北方闯下了不小的名头。

慕容扫北留在南京,建造了秋暝居,四处收徒,传扬剑法。在两淮一带,名气越来越大。江湖中人提到慕容世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南京城秋暝居中的慕容扫北。

黄天荡回到山西,投在镇远镖局,做了镖师。与同行于大友是挚友,在一次保镖的途中,途径五台山时,被一伙强盗前来劫镖。于大友中毒箭死去,临死前,将儿子于通海交付给黄天荡照料。五年前,于通海正式行过拜师之礼,成了黄天荡的弟子。

陆孝濂回到老家河南郑州后,靠着一身武艺,打打拼拼,也能找到些周转。照顾双亲,殷勤奉养。屠大郎的父辈原是一屠户,家境颇阔绰。屠大郎因仰慕陆孝濂的武艺,想拜在陆孝濂手下学武,多次央请其父代为求师。在陆孝濂回家后,屠大郎的父亲对陆孝濂多有接济。陆孝濂感其诚意,待二老去世后,收屠大郎做徒弟。

段人举回到曲阜老家后,作了安顿,就离开老家,开始漂泊天涯,四处追查师傅失踪的事。二十年来,走遍大江南北,并没有寻到关天赐的踪迹。

吴向高跟着慕容扫北留在南京,做了慕容扫北的管家。也收了一个徒弟,就是花添骄。萧爻前些时候在李药香家里遇到过。莫不信却做了锦衣卫。

神剑雄年轻时候在醉香楼中剧斗一场,其后各奔天涯。转眼之间,此事已过去了二十多年。人在各自的领域,均有各自的建树。却也经历了不少风浪,经过这许多年来的打磨历练。当初的菱角已渐渐损去,变得圆了、滑了。年轻时的锋芒也渐渐变谈,变成了内敛、成了容达。

人分散后,各自闯荡,每每遇到困难挫折,要自己独挑大梁时,便不由得想起了同门师兄弟。要是师兄弟不分散,齐心协力,该有多好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