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7章 与子同袍  三国:王业不偏安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7章与子同袍

河畔。

五六百将士拎着今夜斩获的首级,在基层军官与军吏的组织下,排成好几排的队伍,等待上交首级记功。

负责考功的军吏,例行对首级进行检阅。

包括记录、标记与密封。

密封首级的木匣,除写明时间地点与斩首立功之人什伍统属,

还须见证者、经手者在匣内签字画押,以最大限度防止冒功事件发生。

程序看似繁复,实也繁复,却是必须如此。

总不能前线报多少首级,朝廷就照着文书发放奖励。

而依丞相制定的军律,所有斩获首级都须送往后方进行多重核查。

看不出有虚报冒功、杀良冒功、重复冒功事件发生,相关战功才能确认,相关奖励才能发放。

没办法,每一颗首级都是钱,都是进身之阶,都事关国家财政军政,再重视再繁复也不为过。

譬如,为了防止一人杀敌,众兵弃阵争首,导致阵型混乱、甚至拔刀刺向战友的恶性事件发生,丞相还推行了“什伍斩首分功制”。

即什伍斩获首级,什伍内按战术贡献分配军功。

伍长、什长战时记录什伍将士关键贡献,战后在什伍内集体讨论贡献权重,最后再上报军吏进行核定。

此项制度有利有弊,勇者颇有怨言,怯者为之窃喜。

但也确实使得什伍形成了一个相对牢固的小团体,什伍凝聚力比旧制强上许多,战时阵形也能更好保持。

回到眼下,斩首分功如何且不去提,那传首验功的环节,却因刘禅这天子御驾亲征,亲自派人检阅勾稽之故,在关中战区得以取消。

将士们的战功虽不能当场兑现,却能迅速得到书面的确认,这是关中战区将士士气大涨的缘由之一。

而此刻,既然已先路过检阅首级处,刘禅虽一心想去探望死伤将士,却也免不了先至此地一观。

伤亡者须抚,有功者须鼓,既然决定到此劳军,不论哪一方都不好忽略的。

但所谓天子威仪还是要保持。

天子天子,可以离地近些,可要是离地太近,难免会让两腿扎在泥里的军士们心中少些敬畏。

时代如此,人心如此,他这天子不得不端着,飘着。

可事实上,对于要在何种程度上保持所谓的天子威仪,刘禅也拿捏不好这个度,更没人能教他这个度。

就连董允都劝他明日再来慰问劳军不迟,说明不同的人衡量这个度的尺子是不一样的。

刘禅不好说董允是错的,只是心里觉得自己能来,该来。

几名在场的校尉、司马及军吏见到天子龙纛,顿时于讶然之中脚步急趋,上前行礼,此地等着检阅首级的将士顿时哗然。

“陛下来了?!”

“陛下来看我们了!”

“今夜这仗打得恁轻松,陛下怎的还亲自下来看咱?!”

“扬武将军与右中郎将也在!”

“快看,护卫陛下的不是小赵将军嘛!”

今日之胜,与斜谷败曹真之胜截然不同。

那时候将士们先是大战一日,又是奔逃一夜,已是心力交瘁,疲惫不堪。

而最关键的一击,又由一场洪水与四千虎贲禁军来完成。

胜利看起来非但与大多数将士无关,甚至还有不少将士被一视同仁的山洪卷走。

所以那场大胜,对很多将士来说是侥幸得脱,是终得喘息。

而今日这场小小的胜利,给此地斩首立功的将士带来的只有振奋。

而如今天子亲临,更加振奋。

刘禅在龙骧卫的簇拥下,从激昂的将士中间穿行而过,最后走到检阅首级的高台前,环顾众将士一周之后振声出言:

“将士辛苦!

“朕已命人备好肉羹,稍后与中洲将士共庆!”

此地将士与随行众臣本以为陛下会说些什么振奋人心的话,万万没想到竟只是说赐下一顿肉羹。

然而又似乎什么振奋人心的话都不如这一顿肉羹来得实际,校场瞬间爆发出一阵欢呼之声。

“万岁!”

“万岁!”

山呼万岁以表示庆祝与感激由来久矣。

先前那来义阵前降曹,曹真便命来义将士投降后山呼万岁,以乱汉军军心。

刘禅对着激昂的将士们点头示意,而后领着一众龙骧郎卫在将士们的目送下离去。

然而走不多远,刘禅又忽然停下了脚步,思索数息后,把自己下山时随手披上的绛袍摘了下来。

又从赵广腰间抽出环首刀,其后一刀将袍服割成两段,递向赵广。

“今夜之战虽小,却算得上朕亲征以来首次大获全胜,这件袍子便让此地将士们分了去吧。”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