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长远起来,就往往容易吃各种亏。
而且哪怕是丢在后世,一份长达20年或者30年国债,又真的利润丰厚么?
要知道2025年的30年前,那还是1995啊,而1995年的收入与物价是什么水准,2025年的收入与物价又是什么水准呢?
当然了,现如今社会还是并且将长期是贵金属实体货币,再不济也是金银本位的纸币,相比后市那个通货膨胀率来说,几十年物价不变才是一种常态,自然不用担心追不过通胀那回事。
既然在德尔菲诺看来,国债的利率过低,那么也就意味着,如果想要让他购入大量国债的话……
“需要别的补偿才行,银行股份其实就不错。”德尔菲诺下定了决心,并且打算在这个消息登报之前,去与盖里斯好好谈一谈。
……
得到消息的不只是德尔菲诺,只不过他确实是第一个上门来谈银行与国债事宜的。
当国债与银行这两个消息同时流出的时候,几乎所有富有头脑的商人,都将购买国债理解成了银行这个行当的投名状。
这个误会有点让人啼笑皆非,但却也算是因祸得福。
如果说海商们,还希望通过购买国债的方式,来拉近自己与王国的关系,那么普通人对于国债就几乎是完全不感冒。
毕竟这一批的债券,就收益来说,对很多人而言毫无意义。
但也不是说就真没人买,类似扬尼斯这样的忠诚之人,以及其他信任教团的市民,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也都纷纷购买。
对于他们来说,其实已经谈不上贪图那点利息了,而是希望能够帮助教团以及国家更进一步。
对于他们而言,已经是与第二王国休戚与共。
某种意义来讲,购买国债这种行为,也确实是对耶路撒冷王国在进行支持,帮助王国度过眼下的这个难关。不过除去海商还有扬尼斯他们购买国债之外,又有两位在这次的国债交易里,引人注目。
其中一位自然是伊莎贝拉,近乎是将自己所能动用的所有私产,都拿来购买了国债。
而另一位却就是伊拉克略了。
身为众所周知的反对党头头,伊拉克略在这一次的国债发行中,毫不犹豫的砸入大笔资金,用于购买债券,实在是有些叫人出乎意料。
为此,甚至有不少人,都主动找上他,想要询问一下到底怎么回事。
毕竟他这伊拉克略,到底还想不想当反对党领头羊了!
怎么不仅在口头上投降,就连身体也去投降?
这白的银币,砸给王国实在是造孽啊!
要知道到他们这个层次,欠债的才是大爷,放贷的怎么去和君主比划?
对此,伊拉克略当即就是两巴掌呼了过去。
“糊涂!糊涂!”
“一天到晚就尽想着眼前蝇头小利,就你们这样还能成事?还能去反攻倒算?!”
“你们真以为我们是要把伊莎贝拉女王赶下台?”
“西比拉那个女人蠢到家了,巴利安他们也没说硬逼着她退位的。”
“斗而不破四个字懂不懂?”
“不懂的,就自己找根绳子上吊去!”
“我们的宗旨是什么?正本清源!拥护正统王家!”
然后伊拉克略就是一番利弊分析,论证了一个答案。
王国要是真输了,那么萨拉丁显然是不可能留他们当领主的,指不定连条活路都没。
至于欧洲?是没他们地的。
只有王国赢了,他们才能活下去,活的滋润。
而这个时候出钱,王国不管怎么说,也都要认他们情,至少不会再让他们太难堪。
毕竟国家是真缺钱了。
他们反对党反对的什么?
难道真是王国本身吗?难道真是改革吗?
不!
他们反对的是王国不归他们治理,反对的是改革红利没进他们口袋。
可如果王国都不在了,那么他们就真无路可去了。
只有国家还在,他们这些人影响力还在,才能慢慢谋求东山再起之日。
这一番话,说的情真意切,一时间不少脑子不太好使的,都纷纷解囊,换成了一张张的大额国债。
当然,他们所不知道的一点在于,刚把他们送走,伊拉克略就擦了擦额头上的虚汗。
这样一来,他这边的国债分销算是完成了,回头也能给盖里斯交差了。
眼下提尔的种种改革、加上上万军队的维系,是真真入不敷出了。
单凭关税,或者国营工坊的生产,根本抵不住开销。
这一波的国债,也不晓得能撑多久,按照伊拉克略本人所知,如果在1190年再不结束战事,到时候怕不是还要大规模借贷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