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银行与国债
如果不让巴勒斯坦地区进入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那么商路的衰落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但盖里斯的出现扭转了这种局面,带给濒死的王国一丝生机。
不仅抵抗住了萨拉丁的进攻,还带来了更多有利可图的商品,使得自己家族与王国的利益绑定更加深厚。
而为了绑定自己家族与王国之间的关系,他也一直在替自己家族里的明珠,也就是他的孙女物色一位夫婿。
最初他将目光投放到了盖里斯身旁的帕拉丁身上,毕竟那些人偶然间多说一句话,其实就意味着先机,意味着快人一步。
但帕拉丁群体似乎都是坚定的独身主义者,而且关乎教义选择。
德尔菲诺自然是打消了念头,然后物色起了其他人物。
而最终的结果其实就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康拉德便被他物色中了,彻底作为威尼斯人的代表掺和在王国政局里。
而这样一个关系,也就意味着他得到信息的速度又要比别人快一步,乃至于几步了。
毕竟再怎么挖空心思去收集信息,也比不过规则制定者的一句话。
“所以、银行还有国债,到底该怎么选呢?”德尔菲诺低声自语了一句。
作为能够王国的重要投资方,德尔菲诺自然是有资格了解一些寻常人不该了解的信息。
其中为了支撑住王国财政,确保能够对萨拉丁进行大规模反攻,盖里斯他们打算设立一个机构,用于筹集资金并进行额外投资。
这个机构被称为银行。
德尔菲诺了好长时间,才弄明白所谓的银行,就是做货币生意的行当,进行主持货币的兑换,在保护储户财产的同时拿储户的钱去放贷。
而这样一个行当的暴利,哪怕之前并未真正意义上出现过,他也能意识到这其中的暴利。
说白了犹太人还是拿着自己的钱去借给别人,而银行这玩意是拿储户的钱去借贷给别人,这种行为在德尔菲诺看来,近乎是空手套白狼了。
至于货币的兑换,在这个年头本身也一样是暴利,各个国家地区之间流通的货币并不一致,哪怕同为金币,有的可能重4g出头,有的可能只有3g,而含金量的差异就更让人捉摸不透了,如果不是专门从事这种行业的商人就难以洞悉这其中的门道。
把这几种主要业务统合在一个行业里,如果还不能赚大钱,那他德尔菲诺就想不出还有什么行业能发财了。
而国债那东西,其实也好理解。
与东方中原王朝的情况不一样,欧洲自古以来都有君主借钱的传统或者说行为。
毕竟按照中原王朝的说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全天下都是皇帝家的,那么皇帝去借钱的话,这一是对皇权至高无上的质疑,二就是压根无人能够替朝廷担保。
而且不止如此,天朝的贷款想要收回本金的风险是显著高于欧洲,因此几乎任何借贷都伴随着高昂利息。
甚至于对某些人来说,放贷本身就未曾指望过收回本金,而是借此谋夺更多。
但在欧洲就不一样了,君主没钱是常态,为了支持战争继续打下去,君主找人借钱也是常有的事。
虽然欧洲君主也存在赖账的问题,但相对来说,为了下一次还能再借到钱,杀鸡取卵这种事,他们不会干的太频繁。
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破产或者赖账,也会通过其他方面的商业特权进行交换。
当然,最主要的可能在于,欧洲的国家太多了,君主的权威也会被其他阶层、君主所限制,商人想润也容易。
因而对于君主来说,利息相对来说并没有那么的高。
所以德尔菲诺其实能够理解国债,毕竟先前已经发行过一次土地债券了。
也清楚眼下耶路撒冷王国的大好局势,基本不会存在赖账的风险,可问题在于,这个国债的利息太低了。
20年期的国债年利率5%,这个丢在后世会被抢破头的数字,对于德尔菲诺来说,就感觉自己是在被抢钱。
而30年国债年利率也不过是6.66%,而且耶路撒冷王国的国债是单利,不存在复利利滚利的情况。
换句话说,购买耶路撒冷王国的不记名国债,假设一切正常,没被逆回购,或者国家提前偿还的话,意味着除去20年后一次性支付全部本金外,这个20年里还将陆续收到一笔与本金相当的利息。
而30年国债,则就是除去30年后一口气支付本金外,陆续收到本金两倍的利息。
虽然说这种投资回报看上去挺实在的吧,但如果与时间结合起来,就让人心生犹豫了。
在这个时代,二十年却就是一代人的时间,而三十年却就是人的半辈子。对于这个乱世来说,人的目光总是放在当下的,一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