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茜拉继续和腓力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早晚会出事,倒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去提尔,她也能重新开始。”
听着厂长的话,贝尔纳叹了口气。
厂长接着说道:“至于你担心的流言蜚语,我只能说如果这是你自己心里的门槛,而对于那些背后说闲话的人来讲,无论你和茜拉实际上是什么关系,他们都能扯上天。你以为留在这边就不会被说闲话?留在这边只会天天听那些闲话。”
贝尔纳算是点了点头,厂长这话说的在理。
“再给你半天时间,你去和茜拉谈一谈,晚上之前给我一个答复。”
相比起提尔那边的王国中心,盖里斯反而是对外约旦这边影响更加深远。
因为外约旦这边是盖里斯一手亲自建立起来的,打下了最完善的基础,真正意义上从零开始改变面貌。
可以说,一个时代在被掩埋,而一个新时代被拉开了帷幕,身处在这个新时代的人,并不知道自己在见证什么,但他们在也会为之惊叹,然后也为之烦恼。旧的伦理道德对于这个新时代来说,显得陈旧而不合时宜。
即便是有着盖里斯现身说法,强行新的虔诚生活,灌注进民众的脑子里、强调卫生、自由、人权。
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依旧显得特立独行了,毕竟盖里斯并没有每个村庄都去走一遍。
贝尔纳最终是选择了带着茜拉还有腓力未满五岁的儿子前往提尔,继续留在外约旦这边对小孩的成长其实也并不合适。
如贝尔纳这样的骨干,在整个外约旦总计抽出来了大约两百人。
不只是各个工厂、农场的骨干被抽调,就连不少尚未完成学业的学生,都被编排进去,要一边参与工作,一边完成学业。
……
耶路撒冷是一个小国,这个小不仅仅是指土地面积狭小,更是指人口稀少。
外约旦十多万的人口,强行抽调出两百名骨干或者学生,这已经可以说是伤筋动骨了。
而这些人在敕令骑士团的护送下抵达提尔的时候,则意味着又一次的质变。
当那来自外约旦的两百人,融入进提尔这座改革的中心时,风起于青萍之末。
提尔这座城市要比阿尔哈迪镇大许多,不过也就那么点大,两万人左右的城市,丢在后世也不过是个稍大点的镇子。
与此时的南宋相比,也无非是一个寻常的县城,顶多算是占了港口之便,才能日进斗金。
可对于贝尔纳来说,这就是他见过最大的城市了,当然事实上贝尔纳在来到提尔之前除了卡拉克城,也没进过其他城市。
卡拉克城市,坐落在一片高地,虽然易守难攻,可城市的面积存在一个天然的上限,真正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口,永远都顶多那么几千人。
而提尔城则是坐落在一片三面环海的半岛上,同样易守难攻但面积却要大上了不少,而新城的人口与工坊乃至于工场,也更加繁荣兴盛。
可当贝尔纳漫步在这座城市里时,就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繁荣兴盛下的压抑。
或许是在外约旦生活的太久,早已经习惯了那种人人积极向上的气氛,与低廉的物价,所以一见到有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就不太习惯。
新天新地已经在外约旦河谷里揭开了帷幕,而提尔这边却依旧好坏参半。
路过提尔大教堂的时候,他多看了两眼,自言自语说了一句,他明白那教堂里的主教与神父还有修女们,与他不再是同路人。
当这些天主教的神职者教士们,依旧在石头修筑出的教堂中向主祈祷着的时候。
如他这样的人,却已与耶稣结盟,誓要将天主的国,临到凡尘。
贝尔纳在身前画了一个十字加快脚步离开了这里,他要前往王国政务院,接受新的任职。
“原本计划是让你去负责组建新城区警察局的,但现在王国这边的改革情况,要比之前计划的深入许多,所以就到处都缺人手,现在有个新的选择,你要不要听一下。”阿尔乔斯在自己办公室里对贝尔纳说道。
由于巴利安的身体,已经无力处置任何工作,现如今王国首相的位置,已经被阿尔乔斯接过,负责在王国里延续盖里斯的改革方针。
对于这种问题,贝尔纳当然不可能说自己不听,所以在他答应之后,阿尔乔斯接着说道:“是这样的,法务部和警务部那边在改革之后,被改成了公检法体系,也就是公安部、检察院、法庭。”
“公检法部门的具体情况回头你可以自己去了解,我之所以和你说这个,主要是因为耶路撒冷王国这边为了强化王国法制统一,降低各地不同习惯法的影响,决定成立一个巡回法庭。”
在11世纪这个年头的地中海一圈,成文法其实是相当少见的,大多数地区的法律都有着自己的特色,遵循着传统,来处理彼此之间的冲突矛盾,往往会使用以眼还眼与血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