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眉山之后,就没有这般痛快的射箭了,平日里闲下来的时候,只能私下里打打拳什么的。
所以其他人都在糊弄着射箭,苏允却是越射越是起劲,若不是还要上课,他能在这里玩一天。
不过有些遗憾的是,这弓箭对他来说太软了。
出来这一年时间,正是他快速发育的时间,身高上虽然长得不多,但是肌肉跟身体力量却是在快速的增长,这弓别的学子用着大约刚好,他用着就跟玩玩具似的。
射完箭之后,便跟着大流去食堂吃饭。
射箭是一个斋一个斋分开练,但食堂却是整个太学的学生都来这里吃,让苏允真正见识到太学究竟有多少人。
加上教职工,这食堂中容纳了数千人,开有十几二十个窗口供应食物,人头涌动,让苏允有一种回到了当年上大学吃食堂的感觉。
嗯,还得抢。
苏允抢了好几个太学馒头。
太学馒头大名鼎鼎。
去年赵顼视察太学想了解一下学生的饮食,正赶上太学吃馒头,宋神宗尝了以后非常满意说道:“以此养士,可无愧矣”。
因馒头受到天子的称赞,太学生回家省亲都会带着太学馒头,“太学馒头”因此名声远扬。
近来外面也有人卖名为太学馒头的,不过都是借名而已。
苏允吃了一下,比外面的好吃,但再好吃也只是包子而已。
哦,是了,太学馒头虽然叫馒头,其实是有馅的,按照后世的叫法,其实应该叫太学包子,不过宋代有馅无馅都叫馒头。
苏允嘿嘿笑了笑,前些时日阿回说在太学附近卖鸡蛋灌饼的摊子赚翻了,一天得卖一二千个。
这太学馒头还算是不错,但也经不住天天吃,总有吃腻的时候嘛,这会儿鸡蛋灌饼就有解腻的作用了。
便在苏允埋头吃太学馒头之时,忽而觉得有大群人排开众人,朝他走来。
苏允愕然抬头,当头一个容貌猥琐的年轻人,走姿轻佻,前呼后拥而来。
“你就是大宋人样子、临江仙题词人、三国演义作者,苏子瞻的侄儿,人称孝义无双的江右苏郎苏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