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闪跟白银似的。
作为某种见证,这些铁牌他让人做了密封处理,准备带回国向某些领导展示一下。
在炼钢连铸车间,长达3公里的生产线轰隆作响。
纯铁从“闪速炼铁”炉内源源不断的涌出,然后进入精炼炉。
经过精炼调整后的合金钢,从精炼炉内倒出。
进入到不同的生产线,去生产不同的材料。
有直径半米甚至更粗的无缝钢管,有单根长达150米的钢轨,有各种不同厚度,不同幅宽的板材。
这些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都相当的高,生产线上的人员相较于国内来说低得可怜。
可是看着沿着生产线快速移动的各种钢铁制品,就知道生产效率高国内好几个等级。
他还特地去了对方的铁矿石产地去看了看。
通行的工作人员特地取了某些铁矿样品去查看含铁率。
确实是比较低,在35%左右。
这样的铁矿在国内有很多,开采成本也比较低。
相比于全解阵的这种炼铁工艺,此前引进的日本钢铁技术,并且已经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的宝钢,就显得比较差劲了。
为了供应宝钢铁矿石,国内还必须去澳大利亚采购含铁率60%以上的精铁矿砂。
这些精铁矿砂的成本可不低,整个宝钢的生产线技术虽然先进,效率比国内的那些老旧钢铁厂高不少,但是加上其他成本,其实没低多少。
也就是它的地理位置不错,是江海汇聚的地方,是今后钢铁使用量排在全国前列的地方,所以必须有这么一座以环保和效率优先的大型钢铁厂存在。
考察完成后,他带着全体成员安全的回到国内。
首先就是各出访人员向各自的部门进行汇报,将某些商谈出来的草案给领导过目。
然后再组织专家进行全面的评审。
在技术引进方面,国内打算引进全解阵的闪速炼铁成套设备和技术,某些款式的精炼炉和连轧连铸设备,还有闪速炼铜成套设备和技术。
至于高速铁路,国内打算参考全解阵方面的做法,先修建一段120公里左右的实验性铁路。
经过多轮会议,最终决定这条试验性铁路就选择建在bj和天津之间。
设计的最高时速达到400公里。
全解阵派出工程师团队到国内进行线路选址考察,这个时间预计是2个月完成。
在这期间,中方选派的铁路建设团队将接受全解阵方面的各种培训比如强夯机,大型吊机,盾构机,架桥机等工程设备的使用。
建设的总工期设定为3年,主要是前期的土建工程比较耗时,国内的工程车辆特别是挖掘机,推土机和大卡车还是太少了。
工地太多,能分配到京津高铁项目上的就不是很多了。
因此土建工程就几乎耗费1年半的时间。
完成土建工程的期间,中方同步进行京广线,京九线,京沈线,京西线的选址定线工作。
然后再根据京津线修建时获得的经验和技术,择机修建那四条高铁线路。
除了铁路修建技术,各种工程设备的制造技术也会进行引进,高速铁路列车的制造技术,全解阵也答应在完成一定的采购量后进行全套转移到国内。
1987年6月1号,东大和全解阵达成了一致,双方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