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主要是看下这里的工人技术水平怎么样,造船设备是否能支持多种专业船舶的制造。
看了一圈后,他决定还是动用超能力给这个造船厂再增添一些高级工程师,增加一些自动化的设备。
仰光造船厂之前在军政府的领导下,技术水平非常的低下,只能制造一些3,4百吨的小船,大一点的船根本没造过。
全解阵在决定发动统一之战前,就开始对造船业进行投资,先后从美国日本等造船能力一流的国家采购了不少次先进的设备。
不过因为还有所顾忌军政府,所以那些设备都是在统一之战前不久到达的。
统一之战结束,全盘接手造船厂后,才开始大规模投入。
不过基建工程是很耗时间的,前期主要是建造更大型的船坞,更大型的吊装设备。
到了85年初,才陆续有培训合格的工程师进驻造船厂,开始主持修建更大型的船舶。
他们先从3千吨级散货轮开始,每隔2个月再开建一艘更大型一点的船。
到了85年底,才开始铺设第一艘万吨级矿石运输船的龙骨。
王建昆跟造船厂负责人聊了半天后,他基本了解了此时造船厂的制造能力。
如果不新增一批高级工程师,一批性能更好的造船设备,要制造火箭运输船,专用火箭燃料运输船,航天测控船,得至少3年的时间。
这还得是王建昆提供的造船工艺和图纸没有问题,施工顺利的情况,不然还得更长的时间。
于是在造船厂考察完毕后,他就从仰光机场乘坐专机飞往了宁迪本的基地。
在那里,他让智子翻找出此时日本和韩国两国的几个造船厂的资料。
然后让智子参考改进了几种能提高造船效率和质量的设备比如焊接机,3维全自由度弯板机,数控切割机。
还设计了多种激光测量仪,用于提高测量准确度。
这些设备在用超能力制造出来后,他又在医疗中心制造出了一个120人的高级工程师团队出来。
这批工程师是特意为制造几种航天工程专用的船舶准备的。
他们带着众多的先进造船设备,乘坐c800型运输船,从伊洛瓦底江上游出发,顺流而下直达仰光造船厂。
在为造船厂准备好人才和设备后,王建昆投入到了“苍龙号”大型运载火箭的制造工作中。
苍龙号火箭是王建昆参考了美国的大力神火箭,苏联的质子号火箭,然后在智子的帮助下,辅助火箭工程的设计师们设计的。
智子在其中主要起到了错误检查和设计程序的开发维护工作。
“苍龙i号”火箭的具体参数如下。
i号没有两侧的助推器,只有中间的核心级。
核心级是3级火箭。
第一级和第二级用的都是液氧+煤油燃料,第三级是液氧+液氢燃料。
核心级发动机:
第一级:4台甘高缅北山脉级发动机,推力2,800kn海平面,燃烧时间320秒。
第二级:3台甘高发动机,推力820kn真空,燃烧时间210秒。
第三级:1台敏金缅北山脉发动机,推力120kn真空,燃烧时间600秒,还有4台姿态发动机,推力5.2kn,用于姿态控制。
第一级直径4.8米,第二级直径3.6米,第三级直径3.6米。
起飞质量约750吨。
运载能力:
低地球轨道leo:20吨。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6.1吨。
另外还有苍龙ii号和苍龙iii号。
苍龙ii号是捆绑了两台固体火箭助推器的型号。
苍龙iii号在ii号的基础上,第三级将试用核发动机,执行深空探测器的发射任务。
另外还有“霸王龙”号,其发动机采用的是跟苍龙号同级的,只是它的造型很特殊。
下面第一级是12台发动机并联的助推器,直径将达到8米,上面的第二级采用6台发动机,并且是可以多次启动,能进行姿态调整的,第三级可以视任务的不同选择是否加装。
霸王龙级主要是底部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它们将测试平台化,并会进行回收测试。
如果回收测试成功,今后将执行超大型航天器比如大型空间站,月球登陆器,太阳探测器,冥王星探测器等等的发射任务。
设计工作在他和智子的不断参与提示下,只了3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完成了。
此时发动机制造工厂也经过紧张的施工后完成。
他带着工程技术人员,用各种机械设备,通过常规方法,制造甘高火箭发动机和敏金火箭发动机。
虽然是高大上的航天用火箭发动机,但是制造用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