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王建昆已经在去年就为即将到来的工业大发展做了准备,建造了很多的300兆瓦级的氦气气冷核反应堆。
目前这些反应堆已经在缅北山区陆续的启动运转,为北方的工业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
但是从打下缅甸全境后,工业发展就不能只放在保密非常严的北方地区了,中部和沿海地区也需要建造大量的工厂。
但是此前缅甸政府的基建搞得非常差,电力发展更是落后。
只有几个中大型城市有火电站和一些小型水电站,大部分农村地区到了夜间都是一片漆黑,没有亮光的。
所以现在全解阵要在中部和南部地区建设大量的工厂,电力供应就非常短缺了。
中部和南部地区因为是新打下来的地方,里面肯定还混杂着大量的异己分子和各国特工。
所以这些地区就不能用体积小巧的,能快速部署的氦气气冷核反应堆了。
必须按照常规的方法,一步步的修建火电站和水电站。
修建火电站的工期有长有短。
如果是修建当前世界少数发达国家的大型机组功率范围300mw600mw的话,工期就很长了,大概需要58年。
比如美国、日本已投运超临界机组压力24mpa,温度566c,效率达40%以上。
其设备制造周期就费了3年左右。
基建工程也是非常复杂和耗时的。
主厂房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跨度达到3040米,目前只有少数国家的工程队伍能够修建好。
冷却塔采用自然通风双曲线塔高度100150米,建造难度不比主厂房低。
另外还有大型的输煤系统铁路专线或皮带输送机长度可达5公里。
环保设施:烟囱高度要达到150250米,扩散烟尘;灰场:露天堆放,防渗处理简陋。
王建昆此前为缅甸北部基地及几个大型企业附属的发电厂建造过火力发电厂。
其功率都是在50兆瓦左右的小型机组。
并且电站选址,基建工程初期,发电机组安装过程都动用了他的超能力,所以建造周期倒是非常短,只有短短的两三个月。
现在中部和南部地区要建设区域供电中心,那么他之前建造的那种小型电厂就不合适了。
所以综合考虑,中型电厂功率范围100mw300mw就比较合适。
此时国内从美国有引进一种300mw的机组,ge300mw机组。
王建昆抽空去了一趟国内的苏省,那个发电厂已经快建设完成,美国的工程师已经完成了机组安装工作,马上就要开始试运行了。
他去到那边之后,乔装打扮一番,潜入电厂,将整个电厂都投射到了脑海里。
另外在美国工程师的驻地,发现了相关的建筑图纸和安装测试工程规范。
他也全部复制了一遍。
然后回到曼德勒,开始指导第一座中型火力发电厂的建设。
1984年11月中旬。
曼德勒郊外,沿江的一个小山丘上。
大量的工人正挥汗如雨,用肩挑手抬的方式,将电厂选址位置的表层浮土挖开运走。
这些动员前来工地的工人大部分是曼德勒南部和东部地区的农民。
并且是以低龄和中老年人为主,青壮年比较少。
大部分青壮年都去到铁路工地去工作了,因为那里的工程工期会非常的长,工人加入后可以一直干很久,并且工资较一些零散工作高一些。
所以到这个临时工地做土方清理工作的人就只能是找这些劳动能力稍弱一些的农民了。
王建昆每隔两天就会抽点时间来这个工地上看看,指导指导这边的工程师,顺便也是从极耗费精力的超能力制造工作中走出来缓缓,放松放松大脑。
因为现在已经开始了大建设,很多东西之前没有想到,现在要大力的快速发展,一些瓶颈设备就需要王建昆动用超能力去临时制造了。
这个发电厂工地按道理用中小型的挖掘机,推土机等工程机械来修建应该是更快的。
但是电厂的发电机组,锅炉,汽轮机等都还需要王建昆动用超能力制造测试。
一些电厂施工人员和后续的运行维护人员都需要王建昆动用超能力制造。
因为此时缅甸国内根本没有合适的技术工人,那些植入了脑机芯片的自然人大部分都有了去处,而且本身的学识已经固定,脑机芯片能提供的辅助对于新工作来说起的作用不是特别有用。
所以他为了后续省事,就到缅北基地内制造一些新人类出来。
这些人制造出来后,就可以配合他一边将制造出来的设备进行测试,一边熟悉从国内复制过来的发电厂建设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