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不能待在原地等着敌人一个个的用重炮点名了,他们能侦查到我们的炮兵阵地,说不定也侦查到了我们的装甲部队的阵地。”
“是,将军。”
于是在密铁拉军区首长的指令下,缅甸政府军的坦克和装甲车车纷纷从掩蔽处开出,根据大致的方位前进了。
他们的“彗星”坦克虽然是二战遗留的,但是还是改装了下,加装上了红外大灯,勉强能在夜色中行动的。
中国制63式装甲运兵车却没有装备夜视设备,只能靠着步兵的单兵夜视仪观察地面情况。
可是他们的行动在全解阵的夜间侦察机的侦查下无所遁形,行动路线和速度被快速的更新到电子地图上。
第3重装旅对这种情况早有计划。
36辆轻型坦克中有24辆立刻启动,准备去将敌人的装甲运兵车消灭。
而12辆重型坦克中的8辆也快速的从队列中驶出,前去对阵政府军的16辆“彗星”坦克。
大概6分钟后,第3重装旅的8辆重型坦克运动到了距离缅甸政府军的“彗星”坦克3公里左右的前方位置。
8辆重型坦克的车长在行进的路上就谈好了,每辆坦克各自负责2辆“彗星”,2发之后如果没消灭掉,就由最快完成任务的战友自由射击。
此时虽然还没到重型坦克120毫米滑膛炮的最佳射程,但是夜视显示器上,对面的16辆“彗星”坦克分成了4个小队正以20公里每小时的低速往前开,并且看行进方式,还没发现他们。
而为了锻炼技术,每辆坦克决定都进行正面对敌打出第一波次进攻,然后运动到侧方发动第二次打击。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此时全解阵的8辆坦克已经将速度降低到了10公里每小时。
然后在某个瞬间,8辆坦克不约而同的打出了第一发穿甲弹。
此时从开在最前面的一名政府军的坦克驾驶员的角度看,原本漆黑的夜空中,8朵刺眼的光芒瞬间闪现,随后传来足以盖过自身的老古董坦克发动机的声音传来。
还没等他做规避动作,他就随着坦克炮塔一同飞向天空,然后重重的摔在密铁拉郊外的土地上。
这种英制“彗星”坦克根本防御不了能在1500米外击穿650毫米均质装甲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一击。
8辆排在前面的“彗星”坦克在第一波打击中全部趴窝,其中有3辆被击中坦克内部的弹药,炮塔都被内部弹药的殉爆掀飞到几米之外。
后面的8辆瞬间就慌了,有的加速前进,有的原地打转然后选了不知道什么方位,加力往那边冲。
“快,敌人要跑,一人一辆,打完第二炮的,没中的就到一边待着,看其他人表演。”坦克部队的队长在通话器中说道。
于是全解阵一方的8辆坦克快速的分好敌人,然后尝试着拉近一点距离。
虽然他们的重型坦克有激光测距仪,双向稳定系统以及目标解算计算机,训练中他们都能在夜间1500米左右的距离击中移动中的目标。
但是为了能一发制敌,不给战友留本该属于自己的战果,都不约而同的决定拉近一点射击距离,提高命中率。
轰,砰,轰
几秒钟之后,全解阵一方陆续的开炮了,这第二波次打击中,有2辆“彗星”逃过一劫。
其中一辆是被达到了炮塔圆弧处,穿甲弹被弹飞了。
有一辆被打中了后部不致命的位置,坦克冒着黑烟继续往前开。
他们看不清1千米之外的敌人,因为他们准备的夜视仪是比较老旧的产品,只能看清800米之内的位置,再远就看不清了。
不过他们虽然逃过一劫,但是接下来就要面对其他6辆坦克的围殴了。
轰,轰,轰……
一连6发穿甲弹对着那两辆幸存的坦克飞去。
6枚炮弹有4枚命中了目标,那两辆“彗星”各自挨了两枚120毫米穿甲弹,然后趴在地上不动了。
里面的坦克成员都被金属射流击穿了,浓烟从坦克的破口处冒出,几秒钟之后还发生了爆炸,那是里面的燃油和火药被高温引燃了。
“收兵回营还是看看咱们的小老弟打猎啊?”重型坦克部队的队长在通信频道内问道。
“我们在外围看看吧,看看我们的小老弟技术怎么样。”队员们纷纷发言说要再看看轻型坦克是如何猎杀缅甸政府军的装甲车的。
他们纷纷朝着轰隆作响的战场开去,然后在3公里外缓缓的停下。
一个个都在通过脑机芯片,通过车载的夜视设备观察起远处的战场。
确实也跟打猎差不多。
全解阵的轻型坦克装备的是105毫米滑膛炮,对付63式装甲运兵车,在2000米左右就能轻易的击碎它们了。
不过夜间作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