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0章 钢铁城一期正式运行(求月票)  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0章钢铁城一期正式运行求月票

“小舅,高亚钢铁城一期已经修建得差不多了,铁矿开采作业已经正式开始,炼铁厂1区已经完成了使用施工,你看咱们什么时候开始举行点火仪式啊?”

王建昆在检查完一期工程的建造情况都符合图纸要求后,用脑波控制头盔与小舅进行联系。

“建昆,一期工程这就完工了,这可比之前预计的快了大半个月啊,你不会是用了很多超能力来进行加速吧?那你可太辛苦了。”小舅还是非常担心他用脑过度,怕他出现危险的。

“那倒没有,除了一些常规方法很难制造的设备是由我用超能力制造的,其他基建工程和常规设备都是咱们的建筑队个工厂制造的,我对新人类和植入了脑机芯片的自然人的能力还是低估了一些,他们的工作效率超高,配合情况超级完美,所以工程进度大大超过了预期。”

“那就好啊,虽然整个工程都是由非常忠诚的人员参与建设,但是你的超能力还是不要用得太明显了。”

“明白,不说这些了,你看咱们什么时候举行点火仪式好,下个月我就要回国内一趟了。”

“嗯,你看6月28号也就是大后天怎么样?”

“6月28号?可以,那具体时间你协调下再跟我说,我好安排!”

商定好了点火开工时间后,王建昆在高亚钢铁城开始对二期的建造进行一些修改。

因为建造人员都通过通信卫星进行了联网,然后由中央电脑进行了统一的规划,这就导致各工序之间的配合非常的紧密,所以一期项目得以提前了很多天完工。

可上游的一些工厂的建造速度现在有点跟不上了,之前储备的一些材料也不太够,如果马上开始二期的修建,可能会造成建一会休息一会的情况。

所以王建昆让全解阵所有的工厂负责人和各中层干部都接入卫星通信系统,然后让智子编写了一套工程控制系统,将此时全解阵所有的工厂和工程项目连接起来。

这样前端的生产和后端的需求通过脑机芯片——卫星通信系统——中央电脑三者联系起来,由中央电脑统一调配制定生产计划和建造计划,让各单位各工序之间能紧密的结合起来,减少浪费。

现在全解阵基本上是计划经济为主的模式,境内的主要工厂都是由组织建立然后运行的,分配方式也是以计划为主,然后结合不同人不同岗位的需求进行微调。

另外因为目前整个组织的工厂和工程项目不是特别的多,主要人员都被纳入了组织的管理,所以王建昆目前制定的这一套由中央电脑来指导生产是比较可行的。

在这期间王建昆也思考过全解阵甚至是后续的人联的经济模式,他认为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最终解决了人员和生存空间的问题后,共产主义可能是最合适的组织模式了。

现在他想先在全解阵这里进行一番实验。

因为能源电能在这里将不再短缺,小小的缅北和后续的全缅甸靠着气冷核反应堆就够了,另外随着不断的发展,太阳能和风能也将不断的被利用起来,所以今后的能源问题将不会影响共产主义生产和分配模式的实验。

另外分配上也比较好解决,此时的脑机芯片已经被植入到了3万多名全解阵组织的成员大脑里,这些人在获得这种能让他们的人身升华的神秘设备表现出来的都是接受和庆幸,几乎没有能表现出抗拒和不适,这表明后续全民植入脑机芯片不再是问题。

而植入了脑机芯片的全解阵成员可以直接的表达他们的需求,这样第一手的物质需求就能很方便快捷的收集到,而且信息真实度非常的高。

这样需求端的信息准确无误,生产端就能够按照需求来组织生产了。

而且等到了生产力发展到了全自动生产阶段,人们就不必每天8小时的去工作了,所有的生产过程都能用机器来解决。

今后劳动将会是一种休闲,人们可以将时间费在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这样会彻底的解放大脑,人类负责想象,机器负责实现。

在这等待一期工程点火的时间里,王建昆一边在用脑波控制头盔接入全解阵各工厂的负责人,一边畅想着后续的发展。

时间不知不觉来到了6月28号上午9点,此时距离点火开工仪式只有1个小时了。

“嗡,嗡,嗡。”远处的天边传来了嗡鸣声。

王建昆眼神最好,看到了远处飞来了3架小型的飞艇,上面应该就是全解阵的所有高层人员了。

可能是为了防止飞艇出现意外,所以5个人和他们的随行人员分乘了3座小型客运飞艇前来。

这款飞艇的速度不慢,中空高度,气象条件好的情况下,飞行速度能达到300公里每小时,不比此时的直升机慢。

飞艇因为是填充的氦气,材料也采用了不易燃烧的超轻薄石墨烯,所以不怕起火爆炸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