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1分钟准备。”
“倒计时10秒,10,9,8……,3,2,1,投放。”
随着地面总指令员的投放命令下达,王建昆在“雷鸟”号上看到“启航号”脱离飞艇下方的固定锁,在重力作用下下坠了100米左右,上方的飞艇在卸下14吨的重量后,也向上窜了几十米,其水平方向也跟“启航号”拉开了200米的距离。
此时“启航号”翼根下的两枚固体火箭发动机按照设定的程序点火启动,发出大量的白烟,其尾部的3台旋转爆震发动机也点火成功,发出了淡蓝色的尾焰。
“启航号”在3+2的超强动力推动下,速度瞬间由几十公里每小时窜升到了几百公里每小时,然后以每秒15g的加速度一直加速,仅仅过了5秒,其速度就超过了2马赫。
王建昆驾驶着“雷鸟号”在其旁边跟踪记录着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后的飞行状态,然后跟踪了10秒不到就不得不远离“启航号”了。
因为在速度达到2马赫不仅,“启航号”就完成了平飞到爬高斜向上飞行的转变。
王建昆就这样在4万米的高空往赤道方向飞去,因为按照飞行试验,其将在赤道上空越过卡门线,然后掉头向下飞到南回归线附近再返回。
“报告总指挥,助推器分离成功,分离时‘启航号’的速度已达到23马赫,高度达到了9万米。”
“收到,注意跟踪助推器残骸落点,如果是在主要的航线附近,注意后续改变飞行路径。”
“明白总指挥,现在‘启航号’已经越过卡门线,速度30马赫,5秒后就要关闭发动机掉头向下了。”
“很好,这说明有火箭助推器助推,咱们的‘启航号’能够带着载荷飞到太空了,注意返回时的黑障区,光学跟踪设备要密切注意。”
“收到,此时南印度洋上空有6艘观测飞艇在,此时都已经跟踪到了‘启航号’,总指挥你可以接入数据链观看跟踪的画面。”
于是王建昆一边驾驶着“雷鸟号”让其飞往南印度洋,一边用脑波头盔接入数据链,接收南回归线到赤道线之间的几艘空中观测飞艇的数据。
在那浩瀚无垠的高空,四万米之上,光学跟踪系统的镜头如同一双锐利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卡门线附近的启航号。
只见启航号突然来了个惊险的掉头向下,如同一颗流星般向着地球疾驰而去。
当它闯入85公里的空域时,便一头扎进了黑障区。
瞬间,启航号被高温等离子火焰层层包围,那火焰仿佛是从地狱中窜出的恶魔,张牙舞爪地将启航号吞噬。
在镜头里,启航号渐渐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熊熊燃烧的大火球,不断地下降,那炽热的光芒仿佛要将整个天空都点燃。
随着高度不断降低,到40公里时,火焰又逐渐减少,就像那恶魔的力量在慢慢减弱。
渐渐地,启航号那熟悉的身影又慢慢从火焰中显露出来,仿佛是从烈火中重生的凤凰,带着一丝神秘与威严,继续着它的归途。王建昆也几秒钟后赶到“启航号”的附近,此时它的高度降低到了3万米,速度也只有不到2马赫了。
尾部的发动机在程序控制下成功再启动,让它保持着2马赫的速度,调转方向往缅北基地飞去。
当回到缅北基地,王建昆已经收集完数据,此次智子经过计算,发现这个构型和大小的“启航号”航天飞机已经没有需要改动的了,其气动外形已经非常完美,结构强度也能满足天地往返飞行。
3台旋转爆震发动机也经过了长时间的飞行考验,并且经过了高温和低温的变化,没有出现未知的异常情况,所以基本可以定型了。
“小舅,今天的完全体飞行测试也圆满完成,明天‘启航号’就要飞往真正的太空了。”
“好,非常好,明天我让几位高层一起观看外太空飞行试验,对了建昆,明天会带载荷到太空中吗?”
“带的,会带1吨多的载荷,是1颗‘信使1号’试验卫星,它的运行高度是在400公里,使用寿命在半年左右,其主要使命是测试我设计制造的卫星信号收发装置在外太空能否正常工作,以及通信质量情况。”
“运行高度是400公里的话,只有1颗卫星不能很好的进行通信吧。”
“是的,后续在这个高度会发射多颗卫星,组成一个小型的通信网,主要是确保亚太地区的通信,等到通信技术试验完成后,会发射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到时候高低空卫星组网,全球大部分地区都能用卫星进行通信了。”
“哦?那大概要多久啊。”
“如果明天的‘信使1号’载荷能成功到达预定轨道的并且成功运行的话,后续将会进行一段密集的发射,总共是要发射66枚,轨道高度约在780公里,都是极地轨道,每条轨道上有11颗卫星,共6条轨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