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中,但科研人员们却丝毫没有退缩,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密切关注着发动机的每一个细微变化。
在试验台的上方,巨大的通风管道如同巨龙的咽喉,迅速将试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热量抽走,以保持试验环境的相对稳定。
而在地面上,特殊的减震装置发挥着作用,有效地减少了发动机震动对地面的影响,确保整个试验台的稳固。
随着试验的进行,发动机不断地在各种工况下运行,科研人员们通过精确地控制各种参数,模拟出发动机在实际飞行中的各种状态。
王建昆也一刻不停的在用超能力记录着这台发动机的实验情况,他因为能观察到最细微的内部结构,所以对台发动机的了解超出所有人。
固体火箭发动机一旦开始点火,几乎是不可能立即停止的,内部的燃料柱必须全部烧完才能停止工作。
王建昆“看到”内部的药柱不断的燃烧,产生的燃气从下方的喷管喷出,其反作用力不断的推着发动机。
大概260多秒后,内部的药柱燃烧殆尽,这枚固体火箭发动机才停止了咆哮,但是实验台附近十几米内还是热浪滚滚,不能让人近身查看,此时通风系统还在持续工作,将热气吹走,好让试验台尽快降低到常温。
实验室内的各研究人员此时是最忙碌了,他们有的开始将各种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将结果汇报给宋裕民,有的则还在监控火箭发动机和实验台的情况,确保不会发生危险。
大概过了20多分钟,宋所长在脑机芯片的帮助下,将各小组分析整理后的数据进行了统一的汇总分析,得到了这款耗尽他大半生心血的火箭发动机最终的全部数据。
“建昆,好消息,这款火箭发动机完全达到了设计标准,它的推力保持在2100千牛,比冲能达到263秒,……。”宋所长一脸高兴的将这款发动机的数据向王建昆进行汇报。
“很好啊!这发动机基本成功了,那就再制造10枚,进行稳定性测试,确保今后使用时不发生问题,另外,宋所长,你可以抽出精力来研究更大尺寸,更大推力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了,中央电脑里有很多的资料,你可以随时调阅。”
“好的,我这就通知下去,让各工厂继续制造这款发动机,不过现在就开始研制大尺寸发动机,咱们这的人员还是太少了,我怕时间会耗费很久。”
“别担心,后续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加入进来的,你先一步步往前走,目前这款发动机的直径是60厘米,推力是2100千牛,你试着研制更大一些的比如1米左右直径的,推力嘛越大越好,比冲要保持在240秒以上,另外你在点精力,调配一部分人手进行更小型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它们未来将用在卫星,空间站以及其他地方。”
“好,我尽力而为,哎,要是早遇到你们就好了,现在我老了,虽然有这脑机芯片辅助,但是说实话精力以及思想跟以前是差好多了。”宋所长感叹道。
“宋所长,现在加入也不晚,只要持续的保持学习,相信你能设计出越来越大,性能越来越强的火箭发动机的。”
王建昆宽慰了宋所长良久,然后还跟他探讨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一些研究情况,王建昆也受益匪浅,虽然他看资料很快,也有智子的辅助整理,但是有这么一位实战经验比较丰富的专家指点,他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了解更深了。
既然这款用于助推航天飞机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已经初步成功了,其基本形状,尺寸和重量也差不多固定下来了,那么他也就能够去进行下一步的航天飞机设计以及旋转爆震发动机的研究了。
于是他驱车去往一处新建的发动机研究基地,准备在那里先制造出几种不同尺寸,不同推力的旋转爆震发动机,然后让基地内的新人类助理研究员进行地面试验。
因为他也不知道智子设计的能不能成功,目前全世界对这种发动机的研究都还在纸面上,它最早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59年,苏联科学院沃伊采霍夫斯基首先发现了旋转爆震这一燃烧形式;此后直到1966年,才有美国科学家尼科尔斯等首次提出了将旋转爆震应用于动力系统的理念并开展实验研究;
王建昆目前收集到的消息是还没有任何国家进行过工程制造,所以他也没有获得相应的数据或者可靠的图纸参考,因此这款发动机就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测试才能最终定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