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成功,航天飞机有助推器了求月票
在基地宿舍区吃完早餐后,王建昆驾驶着一辆军用越野车,往远处的航天基地开去。
此时已经是立春节气了,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基地的内部道路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王建昆驾驶着崭新的军用越野车,从基地的宿舍区缓缓驶出。
现在的缅北基地已经建设得颇具规模了,宿舍区已经有3千多人入住,其中有三分之一是王建昆制造的新人类,有三分之一是基地保卫人员,还有三分之一是已经植入了脑机芯片的自然人。
这辆开着的越野车是王建昆参照各国的军用车辆,让智子帮忙设计修改的,目前基地内已经建造了不同规格和不同性能的试验用车30多辆,由基地里的人进行试用,期间他们会不断的将试用情况报告给基地内的车辆研究所,当然车辆研究所也会经常去检测这些实验车辆。
这是在给下半年即将规划建设的军用车辆生产线打基础,一旦完成定型后,王建昆就能根据收集来的数据来跟车辆研究所的人一起来设计生产线了。
他一边哼着不知名的欢快曲调,一边感受着这款越野车的性能。双手轻轻握住方向盘,感受着它的质感和反馈力度,脚下的油门和刹车踏板也被他试探性地踩了踩,感受着它们的灵敏度。
道路宽敞而平坦,越野车平稳地行驶着,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声在寂静的空气中显得格外清晰。王建昆的目光不时扫过仪表盘,关注着车辆的各项数据,心中默默评估着它的表现。
随着车子的前进,基地的景色逐渐向后退去。道路两旁的树木刚刚发出嫩绿的新芽,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他招手致意。远处,北部山脉的轮廓若隐若现,给人一种神秘而壮观的感觉。
王建昆的心情格外舒畅,他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与自由,同时也在仔细感受着越野车的每一个细节,思考着是否有哪些地方可以进一步优化,以便让它在未来的任务中发挥出更加出色的性能。
大概20来分钟,王建昆就到了航天研究所,他将车子交给早已收到命令的研究所管理人员,让他去把车辆停好,他则跟随前来迎接的航天研究所所长宋裕民一行人去往研究所内部。
航天研究所位于最靠近北部山脉的位置,这个位置常年的风速都比较低,非常有利于航天试飞,虽然现在还没有发展大型运载火箭,但是后续统一全缅,有比较合适的外部环境的时候,肯定是要发展大型运载火箭的。
“建昆,这里就是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地面试验台了,都是按照你提供的图纸建造的。”宋裕民所长指着眼前5层楼高的金属台架介绍道。
这位宋裕民所长是去年跟国内的军工大厂展开合作后,从其中一个工厂聘请来的,他在原来的那家军工大厂干得颇不如意,虽然他本事挺大,曾经研发成功过一款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用在了将小型靶机助推上天,但是不知是得罪了人还是怎么的,一直没得到提拔,到快退休了还是普通的的研究员。
那次小舅派去的驻厂代表偶然得知有这么一号人,于是就尝试着跟他交流,那驻厂代表发现他在小型火箭发动机上的研究能力非常强,而且还在条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设计了一款推力2千牛顿,比冲260秒的固体火箭发动机。
不过他虽然设计出来了,而且也在纸面上进行了详细的论证,但是这家军工厂已经自身难保,能维持工人有饭吃,有基本工资发就不错了,哪里还有经费来支持他试制并测试这款不知道用在哪的发动机呢。
不过那名驻厂代表并没有轻视他,请他复制了一份图纸,表示图纸会送到南解阵的研究所去进行论证,一旦发现可行性达标,会给他一笔可观的技术咨询费。
不过宋裕民他对金钱不是很看重,只是对技术非常执着,他希望如果论证可行的话,能否支持他进行试制并试验。
那驻厂代表在联系了小舅,然后又跟王建昆汇报后,得到了王建昆的支持。
他目前正缺乏这种能独立研究,且是原创研究的人才,虽然这宋裕民年纪已经很大了,但是一身的技术和在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方面的研究经验是非常宝贵的,王建昆即使是有超能力在,也需要费不少的时间来从头摸索研究。
现在有这么一位懂技术的人想获得支持,那必须得招揽过来。
这宋裕民的家庭关系也比较简单,老伴已经在好几年前因病去世,只有2个女儿,都已经成家了,因为条件都比较一般,他也帮不到两个女儿什么,所以只有逢年过节来往,其他时候他都是一个人生活。
那驻厂代表得到王建昆的授意后,开始不断的跟宋裕民聊,这郑老头可能是平时没什么人尊重他,愿意听他说那些难懂的科研畅想,现在逮到一个能听他说话的那是非常的高兴。
在经过几个月的沟通交流,摸清楚宋裕民的底细后,那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