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7章 港岛行  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到时候招收点普通的科研人员去工作,再以这些实验室的名义发表成果,专利可以授权给王建昆设立的公司,这样技术出处就名正言顺了。

同时招收的普通科研人员按照王建昆提供的资料进行复现研究,也可以大大加快科技进程,让王建昆早日实现遨游太空的梦想。

首先来到的是TB的国立弯弯大学,其创办于1928年,是TB市的一所研究型公立综合性大学,有“弯弯第一学府”之称。

校园的建设是古今结合的,一些新的建筑都是一些实验楼,王建昆进校园后就在自行车棚里找了一辆自行车骑,毕竟校园里他们不允许骑摩托车到处走,摩托车只能是停靠在几处机动车停车场。

校园里的指示牌很清晰明了,王建昆有超能力探测,也不容易迷路,快速的找到了他的目标。

工业研究中心是1975年建立的,里面的一些研究是与韩国的一些大学合作进行的,所以很有参考意义。

接着来到了医学中心,这里是1979年建立的,与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还有宾州州立大学签署了学术合作协定。

所以这个医学中心建得很大,王建昆混进去后看到了很多新奇的研究,中药研究也有一个小型实验室,里面有很多分析仪器,用于分析药材中的成分,王建昆大概看了下,发现他们的研究目的是找到中药中的起效成分,然后想办法进行化学合成,从而能够大规模制药。

细菌,病毒研究实验室防护严密,王建昆混不进去,差点还被工作人员识破,他赶紧把这个研究中心都投射到脑海里,然后快速离开了这所学校。

其他的几所大学王建昆也进去看了下,比如政治大学,东吴大学,弯弯科技大学,发现都没什么投射价值。

其中政治大学和东吴大学主要是文科,里面的东西王建昆没怎么看得上,就是把一些外文资料投射进脑海里,想着回学校后可以复制出来给郑倩和俞子润看看。

而弯弯科技大学虽然有科技名头,但是进去后发现根本没什么前沿研究,只是对一些已有技术的复现和改进,跟国内的一些大专院校差不多。

倒是一些仪器设备还算先进,王建昆之前没见过,大部分都是日本进口的,欧美进口的也有一些,考虑到一些基础实验用得到,所以王建昆也进行了投射。

本来王建昆还想去国立清华大学看看的,毕竟这所弯弯大学以正统自居,而明年王建昆将要去BJ的清华大学,所以想看看这所在弯弯岛上的大学到底怎么样。

不过这里去新竹还有不短的距离,而王建昆接下来还要去沿着海岸线建设通信基站,没有太多时间让他留在岛上,所以只能遗憾的离开了。

离开弯弯岛,王建昆先到福州外海设立了一个移动基站和气象站,雷达就不敢设立了,毕竟这边的防T前线,对雷达的电磁波监控肯定很敏感,到时候发现有个雷达在无人岛屿上工作着,而且供电系统和储能系统还那么高级,肯定会翻个底朝天。

在这边王建昆也发现了一些走S现象,外籍大货轮停靠在近海上,然后好多小渔船在下方接货,走S东西五花八门,王建昆甚至看到有小汽车被大货轮吊运到渔船上。

看渔船的大小,按道理不可能私人拥有,想必是某些沿海的渔业大队的也参与进来了。

王建昆对这一现象管不了也不想管,此时国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下,所以工业品价格昂贵,数量还少,国家又没有那么多的外汇来进口这些消费品,所以有些人为了个人私利,才导致了走S这一现象的发生。

今后如果国内生产力发展达到一定水平,这种走S消费品进来的行为就得不偿失了,说不定还会为了省掉税收,还会走S消费品出去。

本来在福州外海是想看下这边的渔船和捕鱼情况,没想到大部分的渔船都不正经捕鱼,于是在建设好移动通信基站和气象站后,就马不停蹄的往厦门开去。

厦门这边比较特殊,因为厦门岛对面几海里就是金门岛了,上面还有弯弯的驻军,所以王建昆没过多停留,找了一个叫东啶岛的岛屿,在上面建立了移动基站和气象站。

接着一路南下,在汕头和汕尾的外海找到无人的岛屿建设基站和气象站,因为汕尾对面就是菲律宾的拉瓦格,美金的一个大型军事基地就设立在那里,所以王建昆单独在汕尾外海的东沙群岛上找了一个有很高山峰的岛屿,建立了一个大型的对空搜索雷达。

今后王建昆的飞行器和海上武装船在经过这片海域时就可以得到预警了,可以尽量避免再起冲突。

港岛离汕尾很近,王建昆在6月11号夜间从汕尾的一个渔船码头出发,悄悄登临了港岛。

到了岛上之后,他先去警局搞定了一套身份,申请港岛的居民身份非常简单,王建昆在展示了携带的美金和仿制的英国护照,这边的警局就给他办了,名字还是叫王建昆。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