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2章 探鱼器改进 上  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不多的路,如果捕捞到的鱼获品质好,那就去上海金山卖,品质一般那就去沈家门。

衢山岛在东海上是一个不小的岛屿,据郑船长讲岛上面也有许多户人家居住,大部分是渔民,小部分在岛上种地。

郑船长带着王建昆的船驶过衢山岛后,在上三星岛附近,他的船就开始下拖网了。

郑船长让王建昆的船不要在他船后面和前面,在边上也至少要隔1海里左右,因为拖网会有上百米,放网后船就要一直开动,当看到鱼群时还会临时变向,所以两艘船是不能靠太近的,特别是前后方向更不能,太近了螺旋桨就有可能卷住渔网。

王建昆当然照做,让船离着郑船长的船大概在1海里左右,跟着他来的老渔民问他要不要现在下网,王建昆让他别急,等他用船上的设备看看再决定。

老渔民是老实本分的,王建昆让他先等着就待在渔网边,也不到处乱走,准备随时下网。

王建昆一边打开声呐探鱼器,一边用超能力查看海底的情况。

在脑海里,海底的情况一览无余,大大小小的海底生物都被投射了进来,不过王建昆对海洋生物没什么研究,之前只吃过大黄鱼和带鱼,其他的一些也只是在金山鱼市上看了下,对其大致体型有点了解,所以现在也判断不出都是些什么种类。

不过王建昆考虑到这边的鱼汛,决定主要是提供声呐探鱼器探测那几种汛期会出现的海鱼或者是经济价值比较高的比如东星斑,小青龙,梭子蟹等等,其他的就不用费算力去探测了。

开了大概2海里后,脑海里出现了一个不小的鱼群,看大小跟元素组成,跟记录的大黄鱼信息有点像,于是决定先捕捞一网出来看看,同时也把此时探鱼器记录的信息保存,待捕捞上来后确定是大黄鱼或者什么其他鱼类,就作为基础数据用于升级用。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