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章 雪地燔炙  大宋:从死囚到开国皇帝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下酒杯,从身上寻摸出了一圈,只找到自己身上一把短剑带有纹样。

童贯递给李浔,拍了拍他的肩。

“吃了你的酒菜,他日若你去西北,可拿这把匕首来寻我。”

“多谢监军。”

李浔收下这枚匕首。

自始至终,童贯没有理会一旁的种彦崖一句,他和种家同在军中,本应更熟稔。

把这些年轻人赶回学斋里,童贯起身,和蒋静并肩而行,走在白茫茫的雪地里。

蒋祭酒问:“童监军这般看好李浔?还把信物赠与他。李浔……我瞧蔡家的意思,日后是要入庙堂的。”

一个日后的文官,这辈子都不一定去西北见识沙场。

童贯任由朔风吹淡一身的烟火气,回想起李浔身姿如剑站在角落里,道:“以后的事,谁又好说呢。”

童贯因为高俅的格外提醒,注意到了李浔。

对这年轻人使个好,不过是个顺手之举,童贯没多放在心上。

要是蔡家人心眼够小,还会让蔡攸心里怀疑,李浔是否和外边有勾结。

随手送出一件信物。至多,可以有一员人手,至少,也能让蔡攸心里不自在几日,恶心恶心蔡京的长子。

只付出一枚短剑,就能得到这样的回报,何利而不为呢?

当然,这种心思,就不必告知蒋静这种儒生了。

另一边。

李浔打量着那枚匕首,铁黑锋利,剑柄处有这特殊的纹理,李浔看不懂篆字,只知道这些纹理和童贯有关。

打量后,他收起这枚匕首。

蔡休在后面和白子兴划拳,划着划着打起来,王逸在一旁劝架。

种彦崖站在他身旁,用帕子擦着刚吹竹笛生出的水汽,仔细打量里面,确认没有残留水雾才收起来。

他道:“童贯看起来对你青眼有加。”

李浔道:“我知他不怀什么好心。”

童贯哪有这么心善,若只靠兔肉和酒水,就能换来童贯的青眼,被他栽培提拔,那童监军府前会围满全汴京的人。

第一次近距离见到这个在北宋末期有名的奸臣,李浔已经能正视这些人,准确评点他的行径,而不是几个月前那样,总有一种观摩古人的心态。

种彦崖笑了一下。

“你一贯谨慎,看来我不用多提醒了。”

李浔问:“明年春天你真要走?”

种彦崖颔首,对李浔,他如实道:“其实冬日走最好,京党势弱,祖父能安置的更好,只是冬日出门,多有不便,便让我等到春日。”

这个冬天,对京党中人,堪称是一场寒冬。

不知怎么,他对李浔,这个明晃晃是蔡攸栽培出的人,说出了真心话。

“我观你行事,多有傲气,李浔,就算是有童贯招揽你……但在我大宋,能有其他出路,就切莫从军。”

从军之人在大宋受到的委屈,种彦崖已经从家里人,从禁军,从城外还凿冰道的士卒身上见到了。

两人踩在雪地上,吱嘎吱嘎响。

种彦崖道:“况且你算是蔡攸一手提拔的人,若是转投他门,京党的心眼可不大。”

他酒水喝得多,往日里闷着一肚子话,拉着李浔抱怨。

听了一会。

李浔开口:“多谢。”

两人对视,种彦崖拍了拍李浔的肩膀。

寒风吹动他们的头发,碎发在朔风中吹舞,衣角猎猎作响。

种彦崖醉道:

“等我从西北回来,请你们吃最好的酒楼,你给我备最好的酒。”

“到时候我在西北多养些羊,北边的羊肉味道最好,再养些牛,你吃没吃过牛脊上的肉,极嫩……”

说话的雾气,被风卷上青天。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