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两个将种
庐州马场,确实荒废了,其实鲁锦刚穿越的时候,庐州马场就差不多废了,只有几百匹马,后来打败左君弼,又从左君弼手下缴获一百多匹战马,但是还不够组建骑兵的,被叶升和郑用一分,马场是一匹马都不剩。
马都没了还要什么马场,再说那马场的土地,本来就是鞑子从百姓手里强取豪夺来的,现在正好重新分给百姓。
不过马场还是要重建,想打天下没有骑兵可不行,后来李善长投奔之后,还带了个兄弟,鲁锦便让他兄弟李存义当了苑马司的掌司,负责养马。
这货在鲁锦的地盘里巡视一圈,最后在舒城西南,大别山脚下找到了一片水草丰美,又没什么百姓耕种的野地,当地遍地茅草滩,于是新马场就被定为‘茅滩场’。
也就是后世那个大名鼎鼎的毛坦厂中学的那个茅滩场,这里在原历史上,本来就是明朝在安徽新设的军马场之一,也不算是巧合,毕竟养马十分挑地方,又不能侵占百姓的田地,能符合这条件的养马地还真不多.
说到了分田,朱重八顿时兴奋起来,他是喜欢种地的勤快人,以前他家没田,都是佃耕刘家的土地,过的是什么苦日子,最后爹娘全都饿死,现在终于有自己的田了。
听到鲁锦提起了田产,朱重八先是一喜,随即又苦恼道。
“田是分到了,可现在眼看着开春了,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可咱家那地却无人耕种,我找咱们连的训导官说过这个事,他说其他士卒的土地,或是有家人在耕种,或是像咱一样的无家之人,都是雇佃农耕种。
“咱也想招佃户,要不然那地就这么荒着岂不可惜?可是现在庐州人少,大帅又给百姓分了田,人人都有自己的田产,自家的田还忙不过来,哪有功夫种别家的地,咱现在根本招不到人愿意耕种。
“咱又托有亲人的袍泽帮咱问了问,即便有愿意帮忙的,也不愿种稻麦,种稻麦太费功夫,真没人愿意干。”
朱重八说到此处,小心的打量了鲁锦一眼,又问道,“等春耕之时,大帅能不能给咱放半月的假,让咱把地种上。”
鲁锦当即皱眉道,“那怎么行,你们现在的训练度还太低,现在不勤加训练,等上了战场那不就是让你们去送死吗,你不要命啦?
“再说了,若是放你回家耕地半月,其他士卒也闹着要回去怎办?人人都闹着要回家,这军队岂不是就散了?”
朱重八自己说出来,都觉得这事不靠谱,当即苦恼道,“可是其他弟兄都有家里人帮忙种地,咱没有家人,又招不到佃户,那田就这么荒着多可惜啊。”
鲁锦想了想,顿时帮忙出主意道,“你要是实在放心不下,可以招佃户帮你耕种,大不了先不种稻麦就是,种大豆,可以吃,也可以做豆腐,还可以煮盐,可以喂马,还能肥田。
“种大豆不需太过忙碌,而且豆子用处多,也不愁卖,你肯定是要跟着军队打几年仗的,不如先种豆子,等收了豆子直接卖掉,钱先攒着,等今后天下安定了,我再给你们一些赏赐,伱攒了钱,拿着赏赐,回了家正好建新房。
“既然现在种不了稻麦,那还不如种豆子养地,总不至于让土地荒着。
“若是不愿种豆子,还可以种苜蓿,苜蓿是牧草,也能肥田,都不需耕地,随便耙一耙,撒些草籽便有收成,收了牧草可以喂牛羊马匹,你种五十亩苜蓿,养一头牛,等今后回来耕地时还多头耕牛用呢。
“再不济就先种桑树和麻,要人力采摘,麻烦一些,胡麻和桑树就方便许多,胡麻可以纺纱织布,胡麻籽还能榨油,总是不愁卖的,还有,一样不愁卖,种桑树最省事,什么都不用管,只管卖桑叶就是。”
朱重八听的十分心动,“大帅说的这倒也是個法子,让咱想想,可惜咱没有家人,要是有家人帮忙打理就好了。”
鲁锦站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会找到家人的,若实在寻不到亲人,咱想办法帮你讨个妻子,活人还能让尿憋死,有了地还不知道怎么种了?”
朱重八闻言一个骨碌站起身来,当即道,“多谢大帅对咱这么照顾,又是给咱分地,又是帮咱寻找家人,可惜咱朱重八别无长物,无以报答,不知大帅何时用兵,到时咱朱重八愿为大帅做先锋。”
鲁锦拍拍他肩膀,“先好好练兵吧,等寻得战机,定然有你们立功的机会。”
说罢鲁锦便转身走人了,留下朱重八独自站在原地,遥望北方,也不知自己家人还有没有活着的。
朱元璋的亲人,那当然有活着的了,当初刚打下濠州时,鲁锦在濠州招兵,当时朱元璋投军时,便写下两封信,一封给自己的姐姐,一封给自己的大哥,如今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那边也该有消息了。
只不过朱重八不知道的是,给他亲人送信的,并非是什么普通人,而是鲁锦特意交代让军令司情报系统的人去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