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最核心,则是下关码头外围那正面五公里,纵深两公里的环形工事。
这三层防御体系构成的组合拳如果用好了,足够日军喝上一壶,不过怎么布置这三层防御体系,何炜还要好好的筹谋计议一番。
这里面最难搞的其实就是巷战防御体系,但是现在,何炜不可能做任何巷战准备,因为百姓还没有开始渡江,一旦开始渡江输送,全城的人必须要通过挹江门附近进入下关待运,这个时候如果做巷战准备,那便相当于把通路给堵死了,到时候人马全过不去还运个屁的老百姓。
巷战这一块,何炜只能暂时放一放,能动的,就是挹江门城墙上的防守布置和下关码头附近的防守布置。
城墙上的防守布置没什么说的,这种始建于明朝时期的城墙,也做不了太多的改造,论坚固程度,其实这些老城墙是相当坚固的,在历史上,日军攻击南京时,使用一百零五毫米榴弹炮轰击明城墙,根本起不到任何破坏效果,只能在城墙上打出一个小洞。
最后还是动用了大倍径的一百毫米加农炮和一百五十毫米大口径攻城重炮,加上抵进爆破才在城墙上打破了一个缺口。
可以说这些明朝时期造成的城墙是相当可靠的,但它也有着不可避免的缺点,那就是在城墙顶部缺乏有效的掩护和隐蔽设施。
历史上国军在守备南京外围明城墙时,部队全都猥集在城墙之上,但却没法子对城楼下的日军进行有效的攻击,反而被日军以猛烈的火力死死的压在了城墙上。
何炜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城墙上构筑大量的低矮小型混凝土地堡,这是唯一的办法,不管怎么样,躲在地堡里面机动开火射击,总比无掩护在城墙之上被日军的火力压死在城楼垛子后面强。
下关码头最内层的防线部署,就要简单的多,何炜的意思就是以下关码头为中心,形成一个纵深两公里,正面五公里的防御圈。
这一防御圈又分外中内三层防御阵地,每层阵地都为环形阵地,阵地主要结构为土木结构的堑壕防御工事,辅以各种混凝土结构的碉堡,各层阵地之间又以交通壕互相连接,而在最内层阵地的后方,则构筑有为海军舰炮准备的混凝土炮台工事。
如此的防御体系,说是有多坚固,那自然谈不上,毕竟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但作为南京撤退的后路保障,问题亦是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