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4章 郭嘉之计  苟在三国刷词条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双方连续厮杀了十天,旗鼓相当,各自损伤了数万兵马。

兖州战场硬是被郭嘉以出色的排兵布阵能力,将劣势扳了回来。

然而青州战线上,曹仁的青州军却陷入苦战。

曹仁对阵的,乃是从幽州南下的袁熙兵马。

袁熙的兵马虽然不多,但大都是从两年前的变异人入侵之战中存活下来的百战老兵,跟曹操临时招募的青州兵比起来,战力明显高出一大截。

袁熙亲自领兵,以郭援,张南为左右前锋大将,从泰山与乐安二郡同时发动进攻,一路以优势兵力破开曹仁防守,兵锋直逼青州首府临淄。

这个时候,曹操连年战争导致后备兵源不足的问题开始显现。

豫州兖州全部的资源用来应付白马一带的袁军已经是捉襟见肘,根本没有多余的兵力来支援青州。

不得已,曹操,只能让曹仁且战且退,以空间换时间。

只要拖到冬季,袁绍大军远程作战,物资供应不上,加上冬天北方本来就难以行军,到时候大雪封路,粮草供应不上,袁绍自然只能退兵。

可是眼下只是深秋,离天寒地冻至少还要两个月的时间。

兖州还好说,双方人马胶着,一时难分胜负。

可是青州的袁熙两路兵马皆已突破曹仁防线,正在青州境内攻城略地。

袁熙并没有强攻临淄,而是继续兵分两路,沿着乐安,泰山郡,绕过临淄攻入东莱郡与城阳郡。

曹仁剩余的兵马疲于应付,根本无法对袁熙造成有效的堵截,然而因为兵力被分散,数次交战之中又被袁熙吃掉了一部份兵力。

袁熙在青州的策略很明显,那就是攻城略地,以战养战。

曹操这边缺乏有效的阻击手段后,袁熙大军如入无人之境,每攻陷一城,必将府库粮仓劫掠一空。

半个多月的时间,袁熙抢劫的物资已经够幽州大军一个多月的用度。

袁绍在邺城得知袁熙的战绩,高兴得病痛都好了大半,亲自派遣主簿前往青州犒劳袁熙大军,并当着三军之面夸赞了袁熙一番。

经此一战,袁熙声名大噪。原本因为袁谭之死,袁绍气急攻心大病一场,这次也因为袁熙的崭露头角,让袁绍再次振作起来。

袁熙在三兄弟之中算是最务实的一位。

袁谭身为老大却不是袁绍最喜欢的儿子,

袁尚虽然得袁绍之意,偏偏是个幼子,

自古废长立幼乃是家族大忌,袁绍帐下的田丰沮授等人都极力反对袁尚接班袁绍。

所以直到袁谭死的时候,袁绍都没有定下接班人选。

反倒是袁谭死后,因为没人与袁尚相争,袁绍又身体不适,若是再不定下接班人,万一袁绍出事,袁家可能就真的乱了。

所以袁尚顺理成章的接下了袁家的基业,成为内定的袁绍接班人。至于袁熙,从小就是个小透明,又远在幽州,即便有那么几个谋臣武将有这想法,也不会主动去提,万一真的是袁尚继位,岂不是平白触了霉头。

兖州,濮阳。

曹操因为青州战场的失利。

愁得夙夜难眠,头发都白了许多。

议事厅的荀彧程昱等人看着曹操憔悴的样子,都有些默默无言。

他们已经竭尽全力替曹操处理好各州的政务。

荀彧更是使出浑身解数,硬是凭着兖州青州加上豫州北部这并不广阔的领土,解决了曹操前线数十万大军的军需问题。

只是他也只能做到这些了,大军作战,后勤固然重要,但最终决定胜负的,还是前线的战斗结果。

“你们最近也都操劳过度,都下去歇息吧,我军已经做得够好了,接下来的事,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一向雄心勃勃的曹操,也说出了听天命的话,可见对这场战争,曹操也是有心无力。

荀彧和程昱等人默默的施了一礼,慢慢退出了议事厅。

临出门前,又被曹操叫住。

“哦,对了,奉孝的病情可好些了?”

荀彧沉声应道:“回主公,奉孝本来身体抱恙,这段时日劳心劳力,病情加重,已然卧床不起。”

曹操顿了顿,叹了口气道:“那就让他安心养病,战场的事暂时不要让他知晓。”

然而曹操刚交代完,外面的亲卫便传报:“主公,军师郭嘉遣人递了书信来给主公。”

曹操赶紧起身招了招手,“快,快递上来。”

亲卫将书信递了上来,曹操接过细细一看,脸上逐渐有了笑容,

“主公,奉孝说什么了?”荀彧好奇的问。

“奉孝待我,真是一片赤诚,身体如此不堪的情况下,依旧在精心为我筹谋,他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