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中说,已有退敌之策,但身体卧床不起,请我过府细谈。”
荀彧闻言哈哈一笑,“好一个郭奉孝,竟敢让主公亲自过府去找他,也就是他郭嘉,若是换了别人,恐怕主公的近卫会过府去直接把人给提来。”
曹操也笑了笑,“无妨,奉孝卧病榻上,仍为我苦心思虑,莫说让我过府一趟,便是让我伺候他起居,我也乐意。”
说罢,曹操手一扬,“文若,你与我同去。”
两人来到郭嘉府中,看到郭嘉瘦削的脸上几无血色,眼窝深陷,看样子身体虽然是在养病,但心绪却片刻没停。
曹操见郭嘉如此,也不禁心下一阵难过,
“奉孝,前线之事,你就不必操心了,有文若他们在,可保前线不失。你且安心养好身体才是啊。”
郭嘉艰难的从榻上撑起身子,“咳咳咳,郭嘉谢主公体谅,不过前线之危不解决,郭嘉哪有心思养病。”
曹操还想说什么,被郭嘉一抬手打住,
“主公,我难得清醒片刻,且让我把重要的事说完。”
郭嘉挣了挣身子,从枕下抽出一封信来,交给曹操,
“我知道主公所虑者,乃是青州之事,这封信,我原本是计划等到双方最后决战之时再用,可当神来之笔。不过看眼下的情况,现在不得不用了。”
郭嘉虽然脸色苍白,但眼眸之中仍精光盈盈,
“这封信若是使用得当,足以让袁军元气大伤,最不济,也可退青州之兵。”
曹操激动的接过郭嘉手中的书信,打开一看,
眼中的激动之色更甚,将书信递给了一旁的荀彧,
“文若,此事便由你去安排,切莫辜负了奉孝的苦心谋划。”
荀彧接过书信看了一眼,便知晓其中奥妙。
嘴角嘲弄般扬起一笑,“若非袁绍早有废长立幼之心,又何至于让袁家兄弟自相残杀。”
青州,袁熙率领幽州大军再次攻克一座青州城池,袁绍也毫不吝啬的再次发来嘉奖令。
而这时,袁熙收到了兖州袁尚的信报,让他率青州军往靠近兖州的济北国移动。
意在两军在兖州青州交界处会师,然后合兵一处,以优势兵力合力击溃曹操兖州之兵,则兖州可一战而下。
这种战术安排并没有什么可疑之处,甚至袁熙看到这个方案,也不禁为袁尚的布局而赞叹。
正准备率大军出发时,营中却突然来了一个神秘人,自称是袁谭的门客,有要事密谈。
门客出言便是劝阻袁熙出兵西进与袁尚汇合,然后,将一封手书递给了袁熙。
这一封手书,正是上一次袁曹之战时,郭嘉收到的那封神秘信件。
信中的内容并不复杂,就是关于袁谭率八千铁甲营将走山路秘密前往濮阳与袁绍大军汇合。
并且行军的线路图和时间也说得清清楚楚。
接下来的事,袁熙自然也知晓。
袁谭按照袁绍的调令秘密前往濮阳,却在葫芦口山谷遭曹军埋伏,八千铁甲营连带主帅袁谭,无一人生还。
袁熙看了这封手书,顿时背上生出一股寒意。
他被袁绍派往幽州,虽然没有与袁谭袁尚争宠之意,可是大哥和三弟争夺继承权之事,他并非不知道。
但是袁熙只是个老二,相比之下,也没那么得袁绍欢心,自然也就绝了夺嫡之念。
袁谭意外身亡,袁熙刚刚泛起的一丝野心,也随着袁绍迅速确立袁尚为接班人而再次消散。
可是现在,他在青州屡立战功,而袁尚却被曹军死死拖在白马一带,要说袁熙没有点想法是不可能的。
然而还不待他这只是想法刚刚萌芽,袁尚那边却已经有了动作。
上一次袁曹之战,袁谭率铁甲军所向披靡,而袁尚跟着袁绍在濮阳城外苦战,然后袁谭就被调往濮阳。
这一次,他袁熙在青州攻城拔寨,袁尚被牵制在白马,却又一次调动袁熙的兵马。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袁熙盯着那封手书看了数遍,即便他再傻,也知道袁尚打得什么主意。
这三弟平日看着乖巧活泼,心思却歹毒如蛇。
这时,麾下部将进帐来,
“二公子,大军已整顿完毕,何时出发?”
袁熙将书信折好藏在身上,“即刻出发。”
“遵命,大军即刻出发济北国,前往兖州会师。”
“不,”袁熙冷冷的打断道,“出发,回幽州。”
部将一阵愕然,“啊?不是,去兖州支援三公子吗?”
“支援个屁,”袁熙愤然道,“我替他卖命,他要我的命,我可去他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