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技术在2017年亏了将近5亿元,6.95亿元的营业收入,直接就是干到了4.87亿元的亏损,直接就是一个年报地雷,不过2017年的年报,对比起2018年来说,那只能算是开胃菜了。
整个2018年,国民技术亏损高达16.14亿元,而营业收入更是下滑到了6.02亿元,位列a股亏损第13名,与被老头儿玩坏的中兴齐齐在科技圈子里露了个大脸。
不过中兴2018年亏70亿元是因为有外在因素,公司的基本面以及经营受到了破坏,而国民技术的亏损纯纯就是自身的原因。
至于原因嘛,无非就是这些年a股公司的老套路了,无序并购,收购过来的子公司业绩暴雷,资金链断裂等原因了。
跟格力一样,锂电池大火的环境下,这些上市公司为了蹭热度,各种并购锂电池相关企业,在并购过程当中又没有把好关,而国民技术又不像格力那样的家大业大。
40亿元的身躯,怎么能够承受得住超过16亿元的亏损,话说回来,若是今年的财务业绩再不能转正,那国民技术就得被st,面临退市的风险了。
而创业板公司退市之后,是不能重新上市的,正如成林峰所言,现在收购国民技术直接把它给私有化退市,倒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除了业务上与尉来汽车有关联之外,国民技术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没有实控人,这样的话我们收购起来会少很多麻烦。”
从2013年开始,国民技术就没有实控人了。
“这么看来,他们连续两年瞎搞亏损了,也算是人之常情了。”
一家民营企业,没有了实控人,仅仅依靠管理层来经营,业绩能好也就见鬼了,檀锦程都敢想象,尉来汽车现在要是没有了实际控制人,管理层肯定会变着法子给自己捞好处。
像是给自己加薪,股权激励等等的都只能算是小儿科了,这种收购才是最狠的。
“另外还有一点,他们收购的是锂电池材料企业,对于不懂经营的国民技术来说是一个负担,但是对我们来说就不见得如此了。”
机遇机遇,往往就是在危机当中有了机会,国民技术已经连续两年爆雷了,该暴露的风险基本也暴露得差不多了,今年他们如果再玩去年业绩变脸那一出,那就是玩砸了。
说起来这公司也坑人得很,去年前三个季度他们的亏损分别是1470万,230万,3687万元,在去年那种环境下,又是科技公司需要投入,这个亏损其实也算是正常的。
谁知道他们在第四季度来了个业绩大变脸,直接单季度就干了个15.9亿元的亏损,真是亮瞎了投资者的双眼。
“可以调查一下看看,做好尽职调查之后,我们再评估一下能不能收购。”
在看过具体的业务之后,檀锦程还是有些动心的,国民技术从事的主要还是集成电路和关键元器件,以及负极材料还有芯片方面的业务。
这三大块的营收几乎占据了公司超过九成的业务体量,虽然说六亿元的营收根本就不值一提,产能方面也是一塌糊涂,甚至还做起了电商业务,真是离了个大谱。
不过管理层也不是毫无作为,这些年陆陆续续他们在研发上还是有不少投入的,另外就是先后参股了不少半导体方面的公司,正经事儿也是干了些的。
“亏损不可怕,怕的是没救了。”
檀老板从来不怕接手亏损企业,像是扬子汽车,魅族手机他在接手之时,哪一家不都是亏损的,关键是看还有没有得救,在他看来国民技术目前还是有得救的。
有强力资本的介入,私有化退市,再把管理层全部换掉,把一些乱七八糟的业务砍掉,不良资产剥离掉,聚焦于主业之后加大投入,还是有得搞的。
车规芯片这一块,尉来也不打算做大做强,能够供应起自己,甚至是部分供应就已经足够了,尉来不缺这方面的供应商,但前提得自己手里也有点东西,才好跟供应商去谈。
就像是byd一样,他们也不是不用别家的,哪家的便宜,成本更低就用哪家,但船夫哥手里有东西,就不怕其他人断货,必要的时候加大产能就行了。
“好的,那我们做好尽职调查之后再做评估。”
“行,这事儿你盯一下,另外也盯一下跟英柯刘总方面关于股权的交接,到了时间点咱们就快速转让,之后也可以像是跟八方的王总那样,我跟刘总签一个人一致行动人协议。”
科创板太火了,今天他是不放心一些年轻的交易员玩嗨了,原本在英柯收购过程当中他就已经受过一次处罚了,这要是再被罚一次,那可真就是坏菜耽误事儿了。
如果确定了可以发起收购,那国民技术股权分散的特点,就是收购最有利的一点,因为那样可以采用现金收购的方式直接与各股东进行交易。
简化了交易流程,提高了收购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