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21章 620不容乐观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直很坎坷,虽有突破但距离大规模量产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赵鑫在一旁,最终也拿出书,认真拜读起来。

好歹也是从四九城下来的调查组,食堂这边给安排了单间。

由于个人口味的关系,唐植桐交粮票的时候格外嘱咐了大师傅,给自己上馒头。

很难让人相信这种行为不是故意的,但看那削瘦的背影、干枯的手指,又怎么去苛责呢?

时间快到八点半的时候,赵鑫顶不住了。

唐植桐就着汤,一口一口全塞下了肚,来到困难年代,多少也得体验一把,省的等老了以后,一帮老头子吹起牛来,自己都不知道饭的味道,那就说不过去了。

临了,去吃饭的时候,市局的张局长给调查组打了个预防针:“各位领导同志,我们对调查组是非常欢迎的,也会尽量在饮食方面照顾大家,让大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但条件有限,万一有哪做得不到位,还请多多包涵。”

黄瑞丰有自己的考虑,人家当地的同志天天这么吃,自己带着调查组过来却受到了特殊招待,这事传回部里,恐怕调查报告的可信度都会大打折扣,更不用说一些风言风语了。

米饭是明显的双蒸饭,而且是水敞开了放的那种。

桌子上摆着菜和主食,并不是四菜一汤的标准,只有两个咸菜,一个雪菜,一个咸菜条。

开荒是最基本的操作,那边山多,于是山上的树木遭了殃,几乎被砍伐殆尽。

双蒸过的窝头压根拿不起来,一拿就碎,所以市局的同志都在把头埋低,埋头干饭。

看着眼前桌子上的伙食,黄瑞丰这才明白为何这边给调查组单独开个包间。

无论是从言辞还是表情上,都让人看不出任何虚假、伪装的痕迹。

好家伙,浓烟PM2.5爆表,坐在后面车斗的敞篷里,若有实质的砸在脸上。

工业受到了很大波及,没了石油,一些以汽油、柴油为动力的机械就成了摆设。

经互会内部有明确的分工,谁谁负责种植粮食,谁谁生产工业品,然后大家内部互通有无。

“不了,你吃吧。”唐植桐笑着摇摇头,让人是有技巧的,真想跟别人分享不会这么问,而是直接递过去。

黄色的是玉米面不假,但是带着玉米芯一块粉碎的,那些颗粒状的白是玉米芯。

“辛苦了,谢谢。”黄瑞丰看到这幅场景,没有任何不快,反倒是跟服务员客客气气的道了谢。

“是,黄组长。”在房间里说大米个头大的那人先开口表态,其他人接着也跟上,纷纷点头。

等调查组吃完,食堂工作人员前来收拾餐具。

但日子总要过下去,很多设备基于现有条件进行了魔改,卡车就是其中一项,从烧柴油改成了烧木柴。

“那不行,大老远的跑这么远,我们尽力招待。”张局长摇头道。

除了工业基础回到解放前,粮食也没好到哪里去。

饭已经都没了,菜盘子里还有些汤汤水水的,食堂工作人员当着众人的面,直接端起来干掉了。

即便这次不能让调查组组员各个升职,但起码也不能遭受非议。

经过国际协商,部分国家也伸出了援助之手,但对于庞大的人口来说,粮食杯水车薪。

好在我们这边经过及时调整,时间不会那么久,平均身高下降的并不明显。

借着食堂不算明亮的灯光,能看出市局的同志正在对付棒子面窝头。

唐植桐同样没说话,刚才食堂的工作人员端上饭来的时候,他不仅注意到了工作人员的身形,还留意到了工作人员的小动作。

干掉后,才发觉有不妥,讪笑道:“倒了浪费,进了肚子保险。”

赵鑫听到唐植桐说不吃后,暗自松了一口气,这年头粮食珍贵,点心尤甚。

粮食减产,最遭殃的是百姓,于是开始了十年的行军,苦难的那种。

特意拖延上饭也罢,故意让调查组看到也好,这副吃相,不像是临时编排,只有天天吃,才更加知道如何珍惜粮食。

调查组八人,地方市局也有八个人。

唐植桐磨磨唧唧的走在队伍最后面,临近拐弯的时候,回头看了一眼。

点心是有限的,赵鑫不敢一气全吃完,打算零打碎敲骗骗肚子。

没了大哥的支援,东边失去了能源和化肥的来源,粮食产量一落千丈。

“这米饭看着倒是挺润的,米粒个头也大。”另一个组员说话就比赵鑫委婉了很多,指着端上来的一盆米饭说道。

北面大哥的各种矿产、石油源源不断的运了过去。

不一会的工夫,食堂大师傅就做好菜,让工作人员给端了上来。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