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6章 各方反应  大清话事人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仅是李家堡的人,就连这会苏州城的百姓,口风也开始变化了。

有人开始夸这煤饼,救急。

要不然,天天穿湿鞋,吃水泡生米,日子咋个过嘛。

江南的百姓都经历过的。

李郁的恶名,稍微扭转了一些。

苏州柴禾商会的人,正在疯狂的催货。

要求西山煤矿的人,不吃不睡,加班加点,把煤炭挖出来,胡乱加工一下运到府城。

抢购煤饼的百姓,已经排到了巷子外。

一间铺子的掌柜,看着天井,

闭眼倾听这美妙的敲打声,感慨道:

“老天爷下的不是雨,是他娘的铜钱啊。”

“挂牌,从即日起涨价,一块煤饼涨一文。”

……

大运河劫案发生2个时辰后,江苏巡抚衙门才知晓了。

因为路过的船只,还有岸上行人,一看死的是官兵。

就立马撒丫子狂奔,远离是非。

去报官?那是不可能的。

都是大清朝的子民,装什么热心洋夷。

如此大案,报官了你踏马还想走?

遇到狠辣的坐堂官,先定你个嫌疑罪。

遇到相对正直的,也会说你暂时不能走,要随时配合审案。

在查清真凶之前的这段时间里,就待在衙门里吧。

不过,

你一介草民,住后堂和本官一个待遇,不妥吧?

住二堂,和六房书吏平起平坐?

住大堂,有碍观瞻。

算了,还是蹲大狱吧。

衙门里,就这地儿符合你的气质。

找个稍微干净点的单间,锁里面。

配合随时上堂作证,和各级堂官讲述目击过程。

跪着讲!

一个字都不许错!

否则,焦头烂额的堂官,说不定会赏你一顿板子。

教训这个缺心眼的倒霉货。

以上,大清百姓都懂。

所以,惨案发生足足一个时辰后。

才有一艘官船路过,发现,然后火速报告了浒墅钞关监督。

监督立即把消息转告了附近的八旗兵。

副都统海儿哈一听,兹事体大。

带一队骑兵沿着运河查看,目睹了现场后。

不顾大雨地滑,纵马狂奔入城。

一路闯进了巡抚衙门,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

事后,李郁从巡抚衙门的一位热心小吏那听说了事情的全过程。

他对百姓的回避倒不意外。

不过,对清廷官吏的反应很感兴趣。

没有推诿,没有敷衍。

而是一级级的,逐层上报。

那位报信的副都统,损了两匹战马,路滑折了马蹄。

还有一名骑兵,白茫茫分不清哪儿是路,哪儿是河。

冲进了河里,直接被河水冲走了。

而即刻,一个营的绿营兵就冒雨出城。

沿着大运河上下,来回的捞人,寻找证据。

每隔2个时辰,就轮换一个营。

清军军制,绿营兵一个营,大致在500人左右。

虽然战斗力稀碎,然而还是听话的。

连续数日的大搜捕,绿营兵病倒100多人,失踪死亡20余人。

一无所获!

更糟糕的是,因为恶劣天气。

甚至找不到目击者!

这让马忠义大骂,商船的良心都坏透了。

这踏马的可是京杭大运河,来往如梭,白帆如云。

不是京郊野三坡,三天遇不到一个鬼影。

前面几里地就是浒墅关,一年上交50万两税银。

然而,无论他怎么咒骂,你们快回来。

那些船,也不可能理睬他。

从船主,到水手,都互相告诫了,绝不承认自己在某年某月某日,经过了那一段运河。

没路过,没看见,没有的事。

否认三连!

……

“海儿哈都统,劳烦你带兵,把方圆3里的人都抓来吧。”

“马大人客气了。”

海儿哈是大清的忠臣。

他带领着500骑兵,在附近转悠了几天,成功捉拿了一些百姓。

终于有扛不住刑罚的,招供说出了一条线索。

那天,他在运河边收小网。

曾听到了炮声,看到了几艘船打起来了。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