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0章:真相  朱由榔:我不做亡国之君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靳统武把材料一五一十的写好了之后,就回京复命去了。

当然,他走之间也没忘了把福建首府李高提走。

他是福州船政局的第一负责人,本身屁股就不干净,出了那么大的事,他难逃其咎。

至于延平王郑成功,他目前还没那个权利。

洪兴十年(1671年)十月,在福州船政局爆炸案发生后两个月,此案调查结束。

福州船政局爆炸案基本定了性,不是延平王自导自演的苦肉计,也不是晋王打击报复。

这从头到尾就是境外反动势力蓄意挑起的战乱。

得知这个结果的洪兴有点吃惊,没想到此次事件不是内乱而是外忧。

同时他也得知荷兰东印度公司扣留了我大明商船一事。

让子弹再飞一会,等老子处理完家里的事再去收拾他们。

真相水落石出,接下来,算账的时候到了。

郑成功洪兴下了两道圣旨,把李定国和郑成功召来北京,准备兴师问罪。

此时的李定国已经从眼线那里知道了福州船政局最后的调查结果。

他心里松了一口气,身上这口黑锅终于是卸下来了。

但他不知道的,还有更大的危机正在等着他。

一接到皇帝的圣旨,李定国把早就准备好了的行囊装上车,马不停蹄朝北京赶路。

郑成功也和李定国一样,早就做好了进京准备。

该来的总会来的。

这两个大明最后的异姓王明里暗里斗了这么久,这回终于要在北京正式会面了。

洪兴十一年(1672年)三月,北京的春天似乎还没有醒过来,空气中还弥漫着寒冷的气息。

晋王李定国和延平王郑成功一前一后来到了北京。

自打当初扫平满清鞑子之后,李定国再也没有踏入过这北京城。

想起当年横刀立马,征战沙场的情形,这个已是半百的老人眼角泛起了泪花。

如今城楼依旧,可当年的雄姿已不在。

一股物是人非之感涌上心头,沧海桑田,不外如是。

如今再次踏入这北京城,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回去。

简单整理了自己的衣冠之后,李定国义无反顾地进了北京城。

郑成功来得稍晚一点,但他没有李定国那么多的感触。

他这一生经历了太多太多的人和事。

父亲郑芝龙曾是海盗,也是大明叛臣。

儿子郑经背着自己,和乳母行苟且之事,还生下了孩子。

当初要不是皇上下了死命令,他早就把自己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干掉了。

后来他背负着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名头,誓死抗清。

多少次孤立无援,多少次生死一线,才到了今天这个位置

如今他已是年近半百之人,很多事早已看透看淡。

若是以他早年间的性格,是绝对不会放任李定国等人的。

洪兴安排了一顿晚宴,热情地接见了这两位“帝国双星”。

席间,洪兴一个人吃得大快朵颐,畅快至极。

但旁边的两人似乎没什么胃口。

洪兴边吃边漫不经心地问道。

“你俩怎么不吃啊?是菜不合胃口吗?”

两人急忙拿起筷子随便夹了几口菜进口。

“来,尝尝这个,这是朕自己研发的糖醋排骨,你俩估计没吃过!”

洪兴站起来,给坐立不安的俩人每人夹了一块排骨。

李定国和郑成功两人受宠若惊,慌忙站起来抬碗去接。

“晋王爷,听说你手臂上的伤还没好利索,朕给你准备了点从蒙古带来的神药,你可以试试。”

说着朝一旁的何其幸招了招手,何其幸立即把一个精致的小盒子拿到李定国面前。

李定国起身接下。

“谢皇上体恤。”

洪兴哈哈一笑,放下筷子,拿起手边的丝巾擦了擦嘴。

“不打紧,不打紧,对了,郑王爷,你经常在海上航行,这里有一支钟洵亲自打造的望远镜,比你那些外国货还好使。”

说罢何其幸也把望远镜拿了过来。

郑成功起身接过。

“多谢皇上赏赐!”

洪兴摆了摆手,继续吃饭。

席间又闲聊了一番,基本都是一些家常问题。

但越是这样,两人越是坐立不安。

很快,现场又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这两人还真沉得住气,看来还是要皇帝打破僵局才行。

这顿饭洪兴吃的酣畅淋漓,俩人却味同嚼蜡。

饭吃完了,两人知道,最后的时刻要来了。

洪兴给他俩每人递了一份奏折。

“这里有两份奏折,你俩看一下,有不懂可以向朕咨询。”

然后洪兴继续饶有兴致地喝起了茶。

李定国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