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9章:调查  朱由榔:我不做亡国之君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郑成功从T湾过来福州这段时间,一直和李高忙着搞统计伤亡人数,慰问受伤人员等等善后工作。

再加上这事他要避嫌,也就没有深入调查。

这一忙,就让他忘记了自己当初雇了几个荷兰人在厂子里搞研发和设计这件事。

也就忽略对他们的调查。

直到靳统武问起来,他才猛然醒悟。

是啊,这三十多人的老外去哪里?

他回答不了靳统武的问题,因为他确实不知道。

靳统武也没在意,找到突破口之后就自己下去想办法了。

这要查也很简单,对厂里幸存者简单走访询问之后,靳统武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原来,这批老外在爆炸前一天就全部撤走了。

这个答案就很有意思了。

似乎他们提前就知道福州船政局会出事。

这有两种可能,要么是有人通知他们撤离,要么这事就是他们干的。

而作为总经理的郑成功竟然事先没有收到任何风声,甚至在人走了这么久都没反应过来。

这个总经理很不称职啊!

于是,郑成功成了主要“询问”对象。

靳统武这次是拿着尚方宝剑来调查此案的。

换句话说,只要跟此案有关联的任何人,不管你官大官小,他都有权利直接拉来询问。

不配合的人他也不用上报,可以自行裁决。

郑成功虽然是王爷,但面对锦衣卫的调查,他可不敢摆架子。

不但不能摆架子,还得每日好吃好喝的伺候着靳统武,只要他需要,随叫随到,完全配合朝廷的调查。

毕竟现在不是装逼的时候。

惹恼了这位锦衣卫大爷,他随便在折子上添几个字,那就不好玩了。

作为大明的国姓爷,态度如此谦恭,这让郑成功赢得了靳统武不少好感。

靳统武是个人精,他知道这种时候可不能随便得罪人,更何况这个人还是一个王爷。

因此在询问过程中,两人的对话并不像审问犯人那样严肃,反而更像是两个朋友之间的聊天。

这样双方都没有什么压力。

在这样一个融洽的氛围里,靳统武了解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情况。

当初设立福州船政局的时候,皇帝就跟郑成功提过一嘴,让他在外做生意的时候请几个老外回来,他有大用处。

但皇帝也不是什么人都要,大明不养闲人,要请就请那些手上有活的人。

特别是那些造船、造枪、懂弹药、火炮的专业技术人才。

英国、法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的都要。

郑成功去南洋的时候诚心请他们来大明做技术指导,工资开得很高还送老婆给他们。

但这些老外竟然不来,要来也可以,必须给他们划地,还狮子大开口,动不动就要这个岛,要那个城,想在大明搞殖民。

郑成功那火爆脾气,他可不惯着你这些大胡子老外。

敬酒不吃吃罚酒,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于是,很多老外当天夜里还在自己的家里睡觉,醒来之后就到了郑成功的甲板上。

当时那么多海外殖民者分布在全球各地,治安又不好,猛兽毒虫又多,偶尔失踪几个人也很合理。

就这样,郑成功利用他自己的特殊方法,“请”了很多外籍专家来大明。

他们被分散在全国各大厂子搞研究,有的直接送去京师学堂当老师,教外语。

对于不听话的、逃跑人,郑成功不打也不骂,直接关起来不给饭吃。

没人能扛过这招,郑成功很快就拿下了这些老外。

来了之后他们发现在这里的日子可比当殖民者舒服多了。

有吃有喝有钱花,还有小丫鬟日夜伺候,除了每天都被人监视之外,基本没任何问题,时间久了也渐渐融入了大明的生活。

但福州船政局是个例外。

这些老外都是清一色的荷兰人,是郑成功从巴达维亚正儿八经请过来的,就差八抬大轿抬回来了。

郑成功收复T湾之后,没有把岛上的所有荷兰人都杀光,反而安全放他们回巴达维亚。

后来郑成功的生意也做到了南洋,经常跟他们有交集,一来二去,跟东印度公司的关系处的还不错。

当郑成功提出要请几位荷兰人去大明搞研究的时候,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负责人还派人来福州船政局考察。

考察完了之后,还真的派了三十个技术骨干来到福州船政局。

这可把郑成功高兴坏了。

他把此事报给了洪兴,洪兴让他全权处理此事。

洪兴六年(1667年),在福州船政局盖好之后的第二年,这些荷兰外籍专家也顺利的进入了工厂。

因为这些人是正规渠道签约过来的,郑成功对他们的管理不想其他老外那么严格。

基本上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