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03章 买不尽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纱  朕真的不务正业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现在已经荣升礼部右侍郎了,而高启愚现在是少卿掌鸿胪寺事儿。

高启愚之所以如此的尴尬,有实无名,是张居正不肯给高启愚升官,哪怕是他冒着生命危险,出使了泰西,但张居正仍然没有原谅高启愚,应天府乡试《舜亦以命禹》的命题,影响实在是太恶劣了,就这个少卿,还是朱翊钧硬塞下去的。

主少国疑,大臣不附,国失大信,人心启疑的年代里,犯了错误,已经冒着生命危险去了泰西,过去的事儿就过去了,朱翊钧连王崇古能忍受。

但张居正心里这个疙瘩,朱翊钧也解不开。

“100万匹好啊!”朱翊钧一听立刻眼前一亮说道:“索伦一看就非常富有智慧,朕就知道他一定会做出明智的选择的,很好。”

大明大明上好的松江棉布一匹为一钱五分银,朱翊钧报价两银一匹,这种利润,就是明抢,但索伦不得不买,商品优势这块大明拿捏的死死的。

大明的百姓们甚至有的一户才有一条裤子,而大明皇帝居然把上百万匹的棉布卖给番国,日新月异的大明居然不肯等等它的百姓!这不是宁予友邦,不予家奴,而是为了白银的大量流入以及产业的快速发展扩大,只有规模才能促使技术进步,最终生产力飞速提升,惠及大明所有人。

朱翊钧就不愿意卖毛料,再贪钱,他也不是什么钱都赚的,他始终记得自己是大明的皇帝。

即便是毛料的单价和利润看起来都更高,但大明开拓绥远和辽东需要更多的毛料御寒,而且毛料规模更加受限于原料的供应,规模已经达到了瓶颈,随着草原圈养养殖规模扩大而扩大,出口拉动规模的效果并不明显。

“大司空,一百万匹的棉布,有没有问题?”朱翊钧看向了汪道昆。

汪道昆俯首说道:“仅松江府库、市舶司库有棉布一百七十百万匹有余,苏州府库棉布有一百零四万匹,索伦要一百万匹,是不是太少了点?”汪道昆左右看了看说道:“整个松江府一年棉布产量在1500万匹左右,陛下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六有。”

“买不尽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纱。”

陛下做生意,太特么的黑心了,报价二两一匹,比拦路抢劫的都要霸道,仅仅松江大布(40尺标布)一年产量就在700万匹左右,还有松江小布(32尺窄布)700万匹,花布100余万匹。

陛下卖的是大布,一钱五分每匹,卖到了两银,这天底下做生意的还有这么黑心的吗?

泰西的大帆船到港交易就进了万国城,大宗买卖需要过陛下的手,陛下朘剥泰西番夷的时候,这刀过于锋利了,连廷臣们都有点怜悯泰西的番夷了。

“能供应就行。”朱翊钧对大明的生产力是极为了解的,松江府大布产量,他是非常清楚的,就是卖这么贵,爱要不要!

一次一百万匹布的供货,索伦就是和通番的势要豪右勾结,也没这么多的现货,只能从皇帝这里买。

索伦倒是可以慢慢收货,但是季风可不会等他慢慢把货收齐。

“英格兰特使乔治,希望购买大明的五桅过洋船,用来对抗西班牙对英格兰的入侵。”万士和说起了另外一个使者的诉求,买船,五桅过洋船。

朱翊钧看着万士和问道:“礼部以为呢?”

“不卖。”万士和十分确信的说道:“英格兰还是不卖的好,金毛番的私掠许可证,破坏海洋贸易,若是卖给了金毛番,后患无穷。”

英格兰女王颁布私掠许可,让本就风险极大的海贸,变成了混乱邪恶,这让崇尚守序的礼部非常厌恶,把五桅大帆船这种利器卖给英国佬,还不如烂在船厂里。

大明对五桅过洋船的需求是极为旺盛的,到现在也只能通过燕兴楼交易行获得分红权,英格兰不配得到五桅过洋船。

“恐有海祸。”大司马曾省吾言简意赅,这也是兵部的意见。

在大明眼中,英格兰在泰西的生态位和倭寇一模一样,英格兰还不如倭国呢,至少织田信长也没有下令,抢劫合法,抢劫有理,织田信长在倭国执行一公二民,是希望建立新的秩序,安定平民,也算是间接的减少了倭寇的肆虐,而英格兰在鼓励海寇劫掠。

王崇古思考了片刻说道:“陛下,过洋船主要是产能有限,订单都排到万历十二年了。”

“先生的意思呢?”朱翊钧看向了张居正问道。

张居正思索了片刻说道:“臣以为不卖的好,虽然银子就只是银子,没有正义邪恶之说,但金毛番的银子,多少有点脏。”

这是一个很主观的说法,带着很浓烈的个人情绪,张居正反对卖给英格兰过洋船的理由,是他不喜欢英格兰做事的方法。

“那就不卖了,毕竟不是友邦。”朱翊钧综合了廷臣们的意见,廷臣们都反对,五桅过洋船又不愁销量订单,何必弄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