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03章 买不尽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纱  朕真的不务正业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用日盈,苛责彼日先生为国奔波之辛劳。”

但现在,大明水泥、钢筋的产量,大幅度提升,大批量同规格的建造,王崇古已经做过了工程预期,半年时间,绰绰有余了,拢共不到三层的建筑,实在是没什么技术含量。

日后史书论断,宗藩数量的锐减,张居正少不了挨骂,一个苛责宗室的罪名跑不了。

万士和俯首说道:“陛下,臣看过了王次辅营造图纸,没有郡王以下吗?”

“苛责?哪来的苛责呢,这不是知道天下宗室疲惫,修十王城休养生息吗?”

“山西晋、代、沈王三藩共计9802人,河南周、唐、赵、郑、崇王五藩共5925人,湖广楚、襄、荆、吉、荣五藩1414人,山东鲁、庆德、衡三藩649人,四川蜀王182人,广西靖江王816人,饶州淮王81人,建昌益王33人。”

“钱你出吗?说得好听,朝廷养得起那么多人吗?”少司徒张学颜一听就急了。

“陛下,以当初皇极门、三大殿、乾清宫和坤宁宫的鼎建质量交付,今年年底之前,必然完成,路远的藩王,可以下旨迁徙入京了,一来二去,到京城的时候,就已经可以住新家了。”王崇古对着月台上的陛下俯首说道。

“共有亲王24人,有地郡王16人,无地郡王88人,领俸宗藩21796人,在册宗藩62732人。”【明实录、徐光启《处置宗禄查核边饷议》】

资出内帑,到账快,而且就是有点质量瑕疵什么的,皇帝不追究,藩王们也闹不起来。

站着说话不腰疼!

万士和笑着说道:“你看,你又急,等我把话说完啊。”

朱翊钧笑着说道:“王次辅说要两百七十万银,内帑暂拨三百万银备用吧。”

张居正又不是什么神仙,能无中生有。

最大的事主就是陛下,陛下都不追究了,其他人追究,张居正倒是不怎么在意,事情做都做了,只能任由别人说了。

“臣有罪。”张居正看完了奏疏,只好站起身来,甩了甩袖子,五拜三叩首,俯首帖耳的说道。

“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十王城的选址在北土城的旁边,一个围二十里的小城,只迁徙郡王及以上,郡王以下,万历元年,就已经让他们自谋生路了,那时候,大明朝堂和地方的财政属实是负担不起了。

中书舍人从讨论宗室的时候,就已经尿遁了,开玩笑,知道的太多有的时候不是好事儿,比如王崇古这种奸臣,他能捞到功劳全靠反贼经验这种事,中书舍人怎么写?写几句,王崇古发起狠来,中书舍人可挡不住。

山东普查丁口,山东即墨县县城内的丁口就有十五万之多,就是把所有在册宗藩都迁徙入京,新的十王城也不过十五万左右的规模而已。

“西安秦王府宗藩玉牒有1007人,甘州肃王府宗室21人,宁夏韦州庆王府187人,平凉韩王府1679人,陕西地面,四座王府宗藩为2894人。”

前期筹备已经在大军凯旋之前做好了,现在就是破土动工。

止于文华殿,就是廷臣们不要到外面乱说,谁在外面瞎说,朱翊钧就找谁的麻烦。

大明朝廷要和地方势要豪右们拼速度,营建十王城的速度要大于势要豪右野心增长的速度,在势要豪右们反应过来之前,将迁徙藩王入京执行到位,第一批就是亲王,第二批是郡王,第三批是领俸宗藩,至于在册宗藩,也是要视情况而定。

迁藩之事,很快就议定了流程从最远的桂林府开始,至广州府水路入京就是。

对于地方而言,迁藩是天大的好事。

首先藩王的俸禄不必由地方支付了,只要纳入了考成,宗藩俸禄也是一笔庞大的开销,而且藩王在,会产生司法特权的问题,有的时候,地方的一些恶性案件,和藩王府有莫大的联系,不查,群情激奋,查又是宗亲;新政的清丈、普查丁口等等,也都可以顺利执行。

地方终于不用在朝廷、藩王府之间受夹板气。

对于藩王府而言,也是好事,毕竟领不到俸禄的日子,实在是难捱。

“太祖高皇帝当年建藩,是当初的离心力太大了,南北两宋相继灭亡,胡元入主中原百年,天下文脉断绝,只能建藩分守各地,现在国朝两百年,已无当初之忧虑,反倒是海外的总督府,需要建藩篱戍守。”朱翊钧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要封藩海外,不过这就是吹吹风,离具体执行还早得很。

中书舍人被小黄门给叫了回去,中书舍人心安理得继续记录,显然,不能听的秘密已经过去了。

“西班牙特使索伦昨日下午说,要买100万匹的棉布,不知道大明能不能供应。”大宗伯万士和说起了外事,鸿胪寺卿高启愚奏闻。

上一任鸿胪寺卿陈学会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