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87章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垦荒芜田  朕真的不务正业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了林辅成的话术之中,电光火石之间,他意识到了不对,大声的说道:“我们在讨论的是三级学堂之事,你不要东拉西扯!”

“我听明白了,谢林大师解惑。”侯于赵倒是沉思了许久,才道谢,林辅成帮了侯于赵的忙。

“谁还要跟我聚谈一二?”林辅成环视了一周。

“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林辅成笑眯眯的问道。

松江学派的魁首林辅成,再次揭了遮羞布,让所有人看清楚了,儒家仁义礼智信的大旗之下的这些士大夫,究竟是个什么魑魅魍魉。

“走走走,太白楼现在这个时辰,可是人满为患,去晚了可就没有地方了。”王谦笑了笑,带着侯于赵直奔太白楼去了。

朝廷铸造的不够用,私铸又不让,这什么朝廷!

林辅成面带不屑一顾,已经走到了杨同善的面前,大声的问道:“你,又为什么在这里!”

“你别急啊,我一点点跟你掰扯,夫子当年带着门生,周游列国,与诸子百家聚谈,博取众家之长为我我所用,学习长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现在可倒好,动辄把异端二字扣在学问之上,夫子要是见到现在的儒生,怕是捶胸顿足,懊恼无比了。”

“你别急啊,我这不是先告诉你你为什么愚昧吗?”林辅成乐呵呵的说道:“只有解释清楚了你为何愚昧,才能解释我为何要支持三级学堂。”

王谦中进士的时候,侯于赵已经在塞外吃了三年沙子,带着出塞边民垦荒了三万顷田,两人自然不是旧识。

林辅成一看这架势,立刻把手插在了腰上,志得意满,大声的喊道:“还有谁!”

张居正、王崇古、曾省吾、汪道昆都举荐了人选,但陛下选来选去,自己拟定了个人选,钦点了侯于赵升转,李成梁那个混账脾气,和李成梁搭档,那真的是一条命能气掉半条命,巡抚和总兵之间有矛盾,不利于开拓和稳定。

这就是侯于赵想到的办法,即便是那些汉话都不会说的人,大多数都是祖上躲避战乱逃到辽东的汉人,真的区分,反而是制造矛盾,一个大明,大家都是大明人,这种共识的塑造就很有必要了。

“啧啧啧。”林辅成咂吧咂吧嘴,那神态要多不屑有多不屑,他啧啧称奇的说道:“急了?你看你又急。”

“你才愚昧!”无才儒生声嘶力竭的大声喊道。

“原来是侯于赵啊,真的是久…不认…侯于赵?辽东巡按御史侯于赵?!”林辅成起初一副不在意的神情,打算故技重施再来一次,结果话说了半截,就意识到面前的人是谁了。

骂读书人愚昧,相当于骂他这辈子白活了。

李成梁每年开疆拓土,皇帝必然会有封赏,侯于赵借着回京述职,把这份恩赏领回去。

万士和当年就羞愧的对皇帝陛下说他不读史,为此狠狠的恶补了史学,现在也是大明朝堂不可或缺的万金油了。

这些日子,为了绥远支边的问题,朝廷真的是好话坏话全都说尽了,把事儿都做尽了,才算是征召了勉强够用的士大夫前往。

当初张居正独占讲筵,是因为朝堂上大学士对异端的理解完全不同,所以朱翊钧选择了让张居正单独讲授,讲的多了乱,还不如只听一家之言,张居正的异端定义,是那些个怪力乱神之说。

林辅成说到这儿就有点卡壳儿了,他支支吾吾的了一下,只好挠头说道:“就是刚想出来点,说的糊里糊涂的,不成体系,更无什么逻辑可言,且当是胡言乱语吧,还请侯御史海涵。”

“完了!”侯于赵迷迷糊糊的醒来,立刻坐了起来,今天是面圣的日子,他这睡到了快正午的时刻了。

“我是没考中举人进士,但你们这些考中了举人进士的士大夫,说话也是颠三倒四!为什么钱法供应不足?朝廷在吕宋有十一座铜山,在卧马岗有一座大大的金银铜山,国朝正值用人之际,你们倒是去啊!吃着朝廷的俸禄,食君之俸,却不忠君之事,不就是嫌吕宋酷热,绥远苦寒吗?”

“你为何觉得那些是无用之说呢?你看过吗?学过吗?没有,所以你觉得没用。”

按着李成梁的想法,直接一刀杀了干净利索,也别让朝廷猜忌他李成梁要做安禄山。

侯于赵不在朝,陛下时常念叨,这是简在帝心的人物,自然要打好关系。

按照大明腐儒的看法:自有《尚书》,二帝三王之治,灿若日星,其余皆可以存而不论,不嫌于略也。自有《春秋》,二百四十年之行事,明如指掌,其余皆可以论(lún,编纂整理记载)而不议。

“啊?!”

林辅成吓了一大跳,就要往后躲,但衙役们带着杀威棒站在了所有人面前,不停的敲着地面,‘威武’之声不断传来,王一鹗作为顺天府的青天父母官,他已经划定了规矩,吵可以,打不行。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