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75章 把柄  隆万盛世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好了。

其他人可以不管,给自己留下一条过江的木船还是没有问题的。

正是有了这样的盘算,所以线贵倒是很听话,带着手下士卒准备坚守潞江城一个月时间。

“少将军回去请禀报大帅,下官必按照军令坚守潞江,人在城在,一个月内,潞江城必掌握在我军手中。”

线贵此时在李如松面前做着承诺,张口闭口就是李成梁当初说的一月之期。

其实,李如松当然知道他这么说的意思,不过也不在意。

对这些军头,他从他劳资那里学到了很多。

像这种能留条活路的,就必要把人逼死,否则很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麻烦。

“线大人放心,这话我必然带到。

只要线大人在潞江城坚守一月就好,届时保山城防也应该建好,大人引兵退到保山城即可。”

李成梁的计划,当然不会告诉其他人,甚至连沐昌祚等人都是完全不知道的,也只有家里几个孩子才清楚,因为他们正是李成梁选择的领兵之人。

这一仗可不止是大明和缅甸之间的国战,更是他李家生死存亡的一战。

输了,自家几个孩子也会生不如死,不如直接为国捐躯算了,还能落个好名声。

赢了,自然就是魏阁老承诺的,为他老家谋个爵位。

爵位那么好挣吗?

李成梁不傻,连马芳、俞大猷这些很早就投靠他的人,现在虽然官职都很高,可也没有得到爵位。

他们,怕是只有到死才有机会吧。

可是,李成梁心里多少还是存了一点万一,万一就成了呢?

别忘记,他可是为朝廷在辽东拓地八百里,这次云南若是战胜,别管是不是依旧执行土司制度,只要建立了缅甸布政使司,开疆拓土的功劳就没跑。

这样的功劳,别说,和马芳、俞大猷等人比起来,他老李的赢面更大。

是的,按照明朝的军功制度,李成梁所立下的功劳,确实大过马芳、俞大猷。

虽然明朝现在执行的军功制度主要是“军功首级制”,也就是按人头领赏、领功,无人头则无军功的“首功制”。

实际上明朝一开始偏重的并不是首功,而是依据将士们战场表现核定功劳的“战功制度”。

《大明会典》就把明朝的战功又被分为了奇功、头功、次功三种。

凡建立奇功、头功者,其亲管头目,即为报知。妄报者,治以重罪。行营及下营之时,擒获奸细者,升赏,准头功......余俱次功。

奇功特别难,它要求立功者做出决定战斗胜负的表现,例如斩将夺旗、围城首登、力破敌阵等等。

而抛开战场表现,开疆拓土的功劳无疑就是最大的,是开国大封之外的功绩,是对国家领土的扩展和资源的增加,具有重要的战略和政治意义。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