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阳晋川盐厂。
半山腰一座小矮楼内,朱秀见到了毕镇海和毕红玉。
“拜见少郎君!”毕镇海抱拳揖礼,奔波月余,让他黝黑的面容越发粗糙,嘴唇皲裂,看上去满身风尘。
一旁沉默寡言的毕红玉也好不到哪去,私底下,她没有刻意低沉嗓音说话,否则任谁看,都看不出她是女儿身。
“二位辛苦了!”朱秀笑着颔首,弯腰伸手作虚扶状。
毕镇海顺势起身,毕红玉反应稍慢,默不作声地站到一旁。
“不负少郎君所望,属下此行联络上邠州、宁州一带的盐枭,先期带去的一千斤白盐,以每斤七十文的价钱出货,得钱七十贯,除却沿途开销,还剩五十八贯。
另外两地盐贩一共凑得五百贯定金,购买三万斤盐,属下与他们议定的价钱是每斤六十七文,从下月开始,每月交一次货。”
毕镇海将贴身收藏的信封取出,里面写有一张契文,双方签字画押。
合约写的歪七扭八,语句也不通畅,朱秀扫了眼不忍直视,更不指望这张薄薄的草纸能有什么约束作用。
不过这些草莽出身,做着杀头买卖的盐贩子,能想到用契文的方式约定彼此交易,萌生出的些许契约精神,让朱秀倍感欣慰。
只是一听到对方只要三万斤,朱秀摇摇头:“价钱倒还行,只是这量少了些。”
毕镇海苦笑道:“少郎君有所不知,邠州宁州刚刚平息战乱,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静难节度使王守恩施政严苛,百姓刚刚复产,他不体恤民力不算,还抬高官盐售价。
如今静难军治下,官盐价格高达一百一十文每斤,百姓叫苦连天,聚集到州县衙门抗议,这天杀的竟然派兵镇压。
王守恩一边强迫百姓买高价盐,一边大肆搜捕盐贩,但凡跟贩盐二字产生瓜葛,不问真假直接杀头示众。本镇盐贩日子难过,千方百计躲避官兵搜查。
任凭王守恩严防死守,治下盐贩却屡禁不止,甚至宗亲家族连成片参与买卖,几个盐贩头子,还被乡亲们视作英雄,声望不小。”
朱秀叹口气,没想到静难镇盐价虚高的混乱景象,比之彰义有过之而无不及。
王守恩此人他知道,历史名声并不好,毁大过誉。
前年,契丹主耶律德光南侵时,王守恩在潞州担任长史。
潞州刺史张从恩畏惧契丹兵锋,意图献出潞州,向耶律德光请降。
王守恩和行参军高防,暗中联络驻扎潞州的兵屯使李万超,举兵杀掉张从恩麾下大将赵行迁和契丹使者,逼迫张从恩同契丹人死战到底。
张从恩假意答应,而后竟然找机会逃出潞州城,潞州军民便推举王守恩担任主帅,率军据守城池。
刘知远称帝后,王守恩第一时间表示归顺,得到了新皇嘉奖,获封为静难军节度使,移镇邠州。
王守恩虽有几分民族气节,为人为官却声名狼藉,横征暴敛贪得无厌,治下百姓怨声载道。
朱秀默默盘算下,三万斤盐,最少能带来近两千贯钱收入,不算多,但也足以应付眼下的开支。
邠州盐贩一年最多能吃下十万斤的量,按照盐厂现有的生产规模计算,也就相当于四五个月的产量。
朱秀还想着下一步,发动泾州广大劳动妇女进厂劳作,成立女子生产队,继续增产。
可富余的屯货又该如何出手?
朱秀想了想道:“指望在北方绕过朝廷盐监,大规模卖盐不现实。一来北方战乱,民生凋敝,私盐价格不会太高,二来风险太大,随时面临朝廷稽查。盐厂想要赚大钱,还是该往南边找路子。”
毕镇海道:“此行匆忙,来不及赶去岐州,不如等邠州这条盐路稳定下来,我再找机会去岐州看看。南边来的富商,也多是停留在岐陇一带。”
朱秀笑道:“此事不急,你们先好好歇息。邠州的盐贩子派人跟你们一同回来,想实地考察,看看我们盐厂的实力,你就陪他们好好转悠,除了作坊不能进,这片盐厂他们想去哪看都可以。不过切记,不要让他们摸清盐厂底细,更不要承认盐厂与节度府有关。”
毕镇海笑道:“少郎君放心,属下晓得。”
朱秀瞅了眼始终像个木桩,站在一旁动也不动的毕红玉,逗弄道:“老十,你一个姑娘家,整日东奔西跑也不是办法,不如留下来,我重新为你安排差事如何?”
毕红玉抬起眼皮瞟了他一眼,又飞速低下,生硬地摇头:“不要。”
“那我帮你找个夫婿,嫁人过安生日子可好?”
毕红玉脸蛋腾地红了,也不答话,剜了朱秀一眼,扭头摔门而去。
“啧啧,这性子,以后怎么嫁的出去!”朱秀忧心忡忡地叹口气。
毕镇海笑道:“少郎君随她去吧,男人堆里混久了,她就这脾气。老十口技了得,不管什么鸟雀虫萤的叫声,她听一遍就能学个囫囵。人又机警,弟兄们在外奔波,少不了她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