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借用张苞向李奇传递了这份信任,使得李奇感动有些为难。
这就好比两个人被追杀的时候,一个跌倒了,不是让另一个快跑,而是说:“我相信你,我觉得我们之间的友情是经得起考验的。”
试问,那个原本可以跑掉的人,会不会回来救他呢?
若是不回来,心里会不会不安?会不会被世人说道?
若是回来,却很有可能两个人一起被干掉。
现在刘备虽然没有直言让李奇相助,因为李奇围了长安这么久,眼看就能打下来了,刘备也开不了这个口。但是刘备也没有说不要李奇帮助,只是说,我相信你,我觉得我们之间的感情是经得起考验的。
李奇思虑再三,告诉张苞道:“感谢刘使君和令尊的信任。我的建议是,宛城与江夏,若不能同时兼顾时,先集中兵力守住一个吧。最坏的结果,若是真被曹操、孙权逼得无路可走,我这里永远有使君的一席之地。”
言下之意,这次你们只能靠自己了,我是帮不上忙的。
可是张苞年纪不大,听话只听表面。面对李奇的这份关心,他还是很感激的。
毕竟李奇这次围攻长安,花了这么多时间、精力,又折损了如此多的人马,不可能就此放弃。若是刘备没救成,让曹操夺回了南阳郡,再想像这次一样从武关两面夹攻长安,只怕就不现实了。
送走张苞后,李奇与庞统商议道:“看来我们得尽快想办法拿下长安,否则曹操收复宛城,再从宛、洛向长安进发,我们就腹背受敌了。”
庞统道:“自廖化从西城带兵前来汇合后,我们这边一共三万人马,而长安夏侯渊、夏侯惇麾下也有三万人马,两者兵力相当,长安城的城防又固若金汤,任何方式的强攻都很困难。除非孔明先取郿坞,然后率大军逼近长安,纠集优势兵力再行攻打。”
正商议时,忽报诸葛亮遣使携书信至李奇处,要李奇配合,对长安施加军事压力。
庞统笑道:“哦哟,这孔明是不是越来越膨胀了?竟然给主公分配起任务来了。”
李奇没说话,待他仔细看完诸葛亮的建议后,也明白诸葛亮的计划是怎么一回事了。此计若成,则雍、凉之地唾手可得。
但现在的问题是,如果要兵临长安,给长安方面施加军事压力,首先得破掉前方五十里外夏侯惇的营地。
李奇早就让人探听清楚了,夏侯惇的营寨驻扎在一处山脊上,大营正前方是一片山谷。如果李奇想要进攻夏侯惇的营寨,需要从矮处向高处仰攻,在地利方面处于劣势。此外,夏侯惇还在营寨前方挖了两道壕沟,沟中布满了竹枪,枪头伸出地面正对前方,可以有效的防止敌军冲营。
同时,夏侯惇遣孙观、吴敦二将分别率一军驻扎在左右两个山头,互为犄角之势。
这也是李奇在蓝田驻扎了这么久,一直没有强行对夏侯惇发起攻击的原因。
而夏侯惇这次也耐得住寂寞,无论李奇怎么搦战,他也坚守不出。
现在形势所迫,如果不加快节奏攻下长安,只恐曹操破了刘备之后亲率大军前来,自己在蓝田谷前不挨村,后不着店的,势必危急。
庞统道:“夏侯惇久经沙场,经验丰富,不如先从孙观、吴敦二人这里打开一道缺口。”
这孙观、吴敦原本只是泰山贼寇,有勇无谋,相对夏侯惇来说,比较容易上当一些。
李奇与庞统设计了一套连环计,先派赵云率一支部队于孙观所驻扎的山头下搦战。
赵云这支部队不过两三千人,来到山头下脱了衣甲,坐在地上敞胸露怀,不骂曹操,也不骂夏侯惇,单骂孙观。
贼子、小儿、匹夫、傻X……
有一种说法是,你骂得越准,对方就越生气。
比如你骂一个聪明人是2B,人家可能不屑一顾;可你骂一个2B是2B,就当真是揭了他的伤疤了。
孙观就是这样,因为他曾经真的是“贼子”。在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后,深得曹操赞赏,官至振威将军,好不容易洗白了身份,却被一群衣衫不整的士卒揭了伤疤,怎能不气愤?
当下不顾夏侯惇的将令,私自便领兵冲下山来,想要把赵云部给突突了。
旁边山头的夏侯惇见孙观所在的山头旌旗舞动,呐喊声起,知道孙观必然是要中计的,不禁骂道:“孙观小儿不听将令,吾必斩之以正军纪。”
果然,当孙观冲下山去的时候,两边山坳丛林出杀出李奇的伏兵,将孙观团团围住。
夏侯惇在望楼处见到“李”字旗号,心中暗道:莫非李奇亲自前来冲阵?
早些年,李奇亲自冲阵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只是后来地盘越大,胆子越小,冲阵的次数也越来越少。现在基本上都是坐镇中军,不会与敌军短兵相接了。
夏侯惇经过仔细观察,发现“李”字旗号下有一将,身着银色铠甲,身边两员副将寸步不离,其中一员副将黑脸虬髯,疑是周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