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晖在地头上搞了野菜,准备给张美丽换换口味儿,给儿子补充营养,天天咸罗卜那营养哪儿够,好在菜园子里的菜,也接茬了,几天时间就有吃不完的绿色蔬菜。
回去的路上,崔晖看到村集体的土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他放下锄头,顺着窑坑下去,发现地势平坦,昨天下的雨水还孜孜不倦流下来,这里可以养鱼,除了鱼苗几乎没有成本。
这是七十年代的土窑,由于产量不高,又费时费力,就停产了。乡政府重新统筹另选地址建了一个现代化的砖厂。
土窑留下的遗产除了它破烂的本身,还有一个十米深的土坑,有一万多平左右,这个窑坑大小决定着它曾经辉煌和成就。
崔晖觉得这是天然的养鱼塘,他估摸着这还是一块无主之地,必须尽快去村里备案。晚了,被别人占去,他的养鱼塘就要泡汤了。
回到家,张美丽糊了一锅玉米糊,今天难得还有黄窝头。
崔晖笑笑:“挺着肚子,还做什么窝头,动了胎气多不好。”
“昨天晚上你说梦话,说牛老三家白馒头好吃,还流了口水。”张美丽说着把窝头端上桌,“咱们家没有白面,就做了黄窝头,等五月收了麦子,我给你做一回白馒头。”
“夫人,我准备养鱼儿,你什么态度。”崔晖想养鱼儿,就必须说通张美丽,他殷勤的拿着黄窝头塞到张美丽手里,有些兴奋,还有一丝期待,“一会儿吃完饭,我去找大哥,把窑坑先占下来。”
“你准备在窑坑养鱼吗?我们这儿,除了下雨攒点水,哪里有水啊!”张美丽说出了自己想法,她坐在崔晖身边握住他的手,“不过,想做就去做,但事先说好,我只有三十块,孩子也快出生了,我们得紧着点。”
“噢!!!”崔晖一脸兴奋,钱虽然不够,但张美丽还是选择支持自己。
拉一个伙计一起做,他盘算着,“我要二十就行,剩下的我拉个伙计凑。”他对张美丽说。
“干年在家,等吃完饭,我去找找他,让他帮我出谋划策,肯定赚钱。”
崔晖信誓旦旦,成大事者都有谋士助道,干年是从小一起玩泥巴长大的,是大哥的同学,又是大学生,由他助朕,这江山迟早要打下来,想到兴头,崔晖一拍桌子“咣”一声,吓了张美丽一大跳,桌上的玉米糊,都差点掀翻。
“你发什么神经哩,吓到孩子哩。”张美丽抚摸着肚子,“宝宝不怕,爸爸不是故意的,宝宝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