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唔~大家早上好啊!”
昨晚聊到半夜,目前顶着一对黑眼圈的刘恪在早上九点半的时候,在“富林包子”店内打开了直播。
直播间弹幕:
“还早呢?都九点半了,你平时不都八点多开播的吗?生产队的驴都没你这么懒。”
“这小黑眼圈,昨晚干嘛去了?”
“还记得主播昨天一起吃饭的两个小姐姐吗?嘿嘿嘿!”
“想啥呢?主播不是吃完火锅之后就跟她们分开了吗?”
“嘿嘿嘿,谁知道下播以后有没有又聚在一起呢?”
“醉了,主播和她们的关系明显没那么亲密啊!”
“就是,主播一脸舔狗的样子,小姐姐能看上他?”
“说舔狗多少有点过分,主播昨天也没怎么舔,他最多算是单身狗。”
“狗子,你现在是准备吃什么早餐?”
···
对于纷乱的弹幕,刘恪选择性地进行了屏蔽,开始了介绍:
“小同志们,我现在所在的这家店,叫做‘富林包子’,它家是专门制作包子的,共有小笼包、大肉包、叉烧包、豆沙包、蔬菜粉丝包、榨菜包、糖包、奶黄包、灌汤包等九种包子,现做现卖。”
“但是,富林包子店的这些包子中,最出名,最好吃,最让人流连忘返的,就要数他家的灌汤包了。”
“虽然价格主播感觉略贵了一点,要五十元一个,普通人可能舍不得,但味道是没得说,有口皆碑,在开播前我已经点了三个,准备当早餐,等下尝尝看。”
直播间弹幕:
“富林包子?没听说过,估计只是雁城的一家小店。”
“同是雁城人,我表示并不知道主播说的这个什么富林包子,也可能是因为我不怎么出去吃东西吧!”
“一个灌汤包只要五十元一个,已经够便宜的了,主播居然还嫌贵,我家旁边的一家蟹黄汤包,一个就要两百块。”
“估计跟包子里的馅料有关吧,主播要吃的灌汤包,里面应该只是肉馅。”
“不懂就问,灌汤包里难道有很多种馅料吗?”
“主播,你一般不是都要讲讲食物的历史来源,还有制作工艺吗?快给讲讲!”
“昨天的煲仔饭和火锅不是就没讲吗?”
“小老弟,路走窄了不是,漂亮的妹子在旁边,主播还能静下心来给你讲食物来源?没见他想方设法地跟人聊天么。”
···
啊~唔~
打完一个哈切,刘恪开始回答起了弹幕的问题:
“灌汤包的馅料种类?这个,我只能说,灌汤包各种细化的种类太多了,最多把它粗分成三大类,肉馅灌汤包、海鲜馅灌汤包、蔬菜馅灌汤包,而富林包子店卖的,是常见的猪肉灌汤包。”
“不过灌汤包起源我倒可以说一说,传说,灌汤包跟明朝时期朱元璋手底下的一员大将常遇春有关,在朱元璋带领起义部队攻打浙江金华城时,因为金华城的城墙十分高大,城门更是下了万斤巨闸,大军九天九夜都攻不下来。”
“困难之际,常遇春夜不成眠,常常在营帐外踱步,一天夜里,他正巧看见一队元兵拉起闸门出城提水,这下子,他可开心坏了,连忙唤醒好兄弟胡大海和军队士兵,朝金华城发动了袭击。”
“这期间,常遇春为了防止万斤闸掉落,便孤身一人用肩膀扛着,时间长了,他就开始饿了,他的好兄弟胡大海就在旁边喂菜汤和包子给常遇春吃。”
“常遇春吃的是狼吞虎咽,经常噎住,所以一下子张口说汤,一下子张口说包子,以至于汤包汤包地念了起来,这时,胡大海心生一计,直接把汤灌进包子里头,再送给常遇春吃。”
“果然,包子被菜汤浸泡后,常遇春吃起来就不再发噎,很快就补充好了体力,毫不费力地扛着万斤闸,一直到所有的人都过去才放下来。”
“后来,常遇春就问胡大海:‘兄弟,你那天晚上给我吃的啥东西啊?真好吃,吃了以后倍有劲’,胡大海只是嘿嘿一笑:‘就是你说的‘汤包’呀!’然后,人们就依据着这个传说,做出了灌汤包。”
“以上就是灌汤包的来历了,不过嘛,你们应该也能感觉得出来,这个所谓的传说,并不太真实,估计也就是制作灌汤包的浙江金华人编造出的一个传言而已,真正是如何发源的,主播也不知道。”
“而灌汤包的制作工艺嘛···”
就在刘恪准备接着介绍灌汤包的制作工艺时,店里的服务员走了过来,将三笼叠得高高的灌汤包,和筷子、吸管一起送到了他的桌前。
“刚出炉的灌汤包,小心被里面的汤汁烫到,食用时请注意一下!”
嘱咐一声后,服务员便转身离开了。
于是,刘恪当即取下三个小小的蒸笼里最上面的蒸笼,放到桌子上,并将摄像机的镜头对准了蒸笼里的灌汤包。
如拳头般大小的灌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