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章 乡村  1635汉风再起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爹,我不想吃鱼干。”五岁的老五李成平看着饭桌上一大盘咸鱼干,不由滴咕着。

“不吃鱼干?那就吃吃干馒头!”李德田没好气地说道:“小王八蛋,你是没饿过肚子!吃个饭,竟还挑三拣四的,有的吃就不错了。当年,你老子在大明,差点没饿死。别说鱼干,就是野菜根,都捞不着一片!”

母亲屈方英看着小儿子委屈的都着嘴,有一口没一口地啃着馒头,有些心疼,便将面前的一碗荷包蛋悄悄地推了过去,示意他吃一个。

“别给他吃!又不是富贵人家的孩子,能惯着他?”李德田见了,一把又将妻子的碗挪了过去,“你生了老六,身子一直都不大好,自己好生补补。”

“这隔三差五的吃荷包蛋,嘴里有些腻了。”屈方英笑了笑,用快子给老五挑了一个鸡蛋过去。

“……明天杀只鸡,所有人沾点荤。”李德田咬了一大口馒头,低头咕囔着,抄手端起饭桌上的红薯稀饭。

“也好,这春耕忙了大半个月了,是该给你们爷几个犒劳一下。”屈方英脸上带着几分满足。

话说,二十多年前,在淮北农村,因为家里穷,没有多少粮食,每天只吃两顿饭,一干一稀,而且还夹杂了许多麸皮、野菜、草根。即使这种饭食,在就餐时,也只有家里的成年男丁才可以上桌吃饭,她和母亲,还有几个妹妹,只能在旁边看着,等他们吃饱了,才能捡剩下的垫垫肚子。

其实,在大明也不止屈方英家是这种情况。常年的战乱,天灾,官府的各种催收,地主的压榨,各地百姓的生产和生活,早已陷入极度贫困当中。无数的普通百姓之家,吃饭是有规矩的,家里的年轻劳动力先吃饭,吃饱了才轮到小孩或者老人吃,最后是女人吃。只有这样,年轻的男子才有力气去干活挣钱养家。往往到了最后,女人只能刮木桶,才有饭粒吃。

有时碰到收成不好,百姓想要生活下去就必须出卖自己的一切,赋税交不起,卖田地;卖劳动力;卖妻儿,没有妻儿,只能乞讨度日。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滋生出了一些无法想象的生活法则。

好像从记事起,屈方英就没吃饱过,每天都处于饥饿状态,在田间地头,或者鱼塘山林,凡是可以吃到肚子里的东西,根本不管它是什么,一股脑地往嘴里塞。田鼠、蚂蚱、鸟雀,甚至一些土里爬的虫子,都可以成为她的食物。

她丈夫刚才所说,这辈子最大的气运,就是来到汉洲,过上吃饱穿暖的好日子。对于她一个妇人而言,这又何尝不是她这辈子最大的气运呢?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