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保鸡丁?”
萧钰琪和孙兴两人异口同声地说道。
他们没想到,苏扬一上来就选了一道听都没有听过的菜!
但是,为什么选这道菜?
苏扬心中是有原因。
首先来说,这道菜是有典故的,更容易引起人的兴趣。
再者说,这道菜虽然不是大菜,但是非常考较基本功,也是他刻意要展示出来的技艺!
见到二人疑惑,苏扬开始解答。
“宫保鸡丁是清朝的丁宝桢任鲁州巡抚时,令自己的家厨创制的。
它脱胎于鲁菜的酱爆鸡丁,用川菜手法重新演绎而成。由于丁宝桢后来官至太子太保,所以这道菜也被称作宫保鸡丁”。
听完他的介绍,萧钰琪半信半疑,赶紧掏出手机搜索。
这一搜才发现,还真有丁宝桢这个人!
而且有个网站还记录了他爱吃鸡肉的嗜好,但是很遗憾,并没有提到这道菜。
孙兴却一副看戏的样子,先不论故事的真假。
做菜嘛,拼的是手艺,又不是讲评书,说得好听有什么用,做得好吃才行啊!
苏扬没有理会二人,继续回想前世的记忆。
宫保鸡丁在前世的时候,川菜、鲁菜和黔菜均有收录,各大菜系都争抢这道名菜的归属。
究其原因,丁宝桢是黔州人,烹制此菜的家厨却是鲁州人,后来他去蜀州当总督,又把这道菜带了过去。
瞧这个混乱的关系,也难怪各菜系要打架。
所以你说这是一道兼具南北风味的融合菜也是可以的。
而且,你可别小瞧这道菜,以为只是道家常小菜。
宫保鸡丁可是能上宴席的!
巴蜀宴请自古就有“下饭菜”上席的习惯,食客们吃过山珍海味之后,随饭上这么一碟开胃菜,下饭又好吃,人人都能吃得津津有味。
甚至在前世的时候,这道菜还曾经登上国宴,招待过外宾。
它的主料很简单,只有鸡肉和花生米,辅料就是辣椒、花椒、葱姜蒜以及各式调料。
至于那些在菜里加胡萝卜和黄瓜丁之类的,都被苏扬认为是异党。
食材虽然简单,但是鸡肉选什么肉?用什么刀章?怎么烹制?如何调味?
这些可就大有讲究了!
即便在前世,满大街的馆子都会做宫保鸡丁,可是做得好的又有几家呢?
苏扬在灶台前站定,却不忙动手。
他拿出一个小勺,把每样调味料都挨个倒出来尝了一点。
萧钰琪有点费解,偷偷向孙兴问道:“他这是在干嘛?”
孙兴倒是看出些门道。
“他应该是在试味,每家饭店用的调味料不太一样,糖的甜度有高低,酱油的咸度也不一样,醋的度数就更不同了,试过味之后,才能把握的更精准。”
萧钰琪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不觉又多了些期待。
孙兴也心生狐疑,难不成这小子是真有两下子?
先不忙下结论,万一他只是装装样子呢?
尝完调料,苏扬抓了把花生米,温水浸泡后脱去外面的红衣,慢火炸熟放冷待用。
紧接着,他开始选食材。
宫保鸡丁中的鸡肉,有的人用鸡脯肉,有的人用鸡腿肉。
苏扬偏爱用鸡腿肉,而且最好是仔公鸡的鸡腿。
按行话来讲,这种肉叫“活肉”,吃起来更香嫩。
从烹饪角度来说,相较于几乎全是肌肉的鸡脯肉,鸡腿肉含有更多的肌间脂肪,肉的香味和嫩滑度自然更胜一筹。
思量过后,苏扬拿来两个分解好的鸡腿。
接下来,他要给鸡腿脱骨。
这是刀章的基本功,下刀力度要拿捏到位。
从剔骨的速度和出肉的完整度,就能看出一个厨师的手艺如何。
苏扬拿起刀,用刀锋沿着鸡腿内侧的骨头划开,飞速将腿骨与肉分离,顺势又用刀背将鸡骨敲断。
他一只手拿刀压住骨头,另一手一拉一拽,整根骨头好似变戏法一般被取了出来。
看到苏扬出刀,孙兴神色一凛,好俊的刀工,绝对是个老手!
只见他下刀飞快,刀锋精准,须臾之间,一块完整的“鸡排”就被剥了出来。
剃过的骨头十分精光,残留的余肉极少。
孙兴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这么年轻,刀功居然能熟练到这种程度?
但是他再怎么猜测,肯定也想不到苏扬其实是个“挂逼”。
他两辈子加起来,恐怕得有三十年的刀功经验,不熟练才怪!
苏扬将剔出的“鸡排”平铺在案板上,鸡皮朝下,用刀后尖,飞快地在“鸡排”上连戳数下。
“这是在做什么?”萧钰琪已经看懵了。
孙兴也开始皱眉,他毕竟不是厨师,也有点不懂了。
听到他们发问,苏扬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