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让贤三子  蛰剑:万里龙堤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之人,当年的舜帝禹帝,都是他推辞帝位之后亲自举荐上去的,我们在这信里说明了利害,想必能够令他醒转,扶你为帝。”

少年闻言,神情一颤,良久没有言语,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道:

“这么说伯夷是助舜禹夺走你们帝位的大功臣,没想到你还能对他有如此评价。”

“哈哈,我二人虽是不肖子孙,琴鬼弈棍,却并非是那深仇暗恨之人,公子可别太瞧人不起了。”

“你刚才说正帮我清扫障碍,我有什么障碍?”

少年话锋一转道。

商均的语气也跟着严肃了起来,答道:

“你可知你父亲一生收了四个弟子?”

“什么弟子......我不知。”

少年虽是这么说,但他咬牙切齿的神情,却是全然被商均和丹朱看在眼里。

“大弟子伯益,也就是当今义帝,此人空有一手万里龙堤神功,可惜并无才干,粗人一个不足为惧。二弟子夏语凝和三弟子夏语冰是一对遗孤姐妹,或许是不知她们生父是谁,你父亲收养她们时便给她们赐了夏姓。这夏语凝早些年不知怎地突然溺死,尸首被人发现在黄河下游的东夷,可等你父亲到了地方,那尸体却又不知所踪,成了悬案,倒也省去了我们一个麻烦。最棘手的,便是那夏语冰,此女长相妖冶狐媚,工于心计,并且倾心于她的大师兄,一心想维护伯益的帝位,如果事情顺利,这个最大的障碍今日就能除去。”

“不是还有个四弟子吗,你怎么不说了?”

少年问道。

“哈哈哈,公子莫不是在装傻,那四弟子不正是与你“狂刀”齐名,前些日子刚刚平定了犬戎之乱的“蛰剑”李冬虫吗?此子年纪尚小,身世不详,近来却名声大噪,甚至盖过了他大师兄的风头,我想不用等我们出手,他们自己便会想办法除掉此人,以绝后患。”

话到此间,禹王殿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商均朗声问道:

“怎么回事?”

殿门外的下人走进殿内,慌张答道:

“大人,有人强闯进了宫门,正往禹王殿来呢。”

“还有人如此大胆?守卫是干什么吃的?”

“那.......那人自称是大夏三小姐,巡南使夏语冰。”

“什么?她不是往黄河去了吗?”

商均和丹朱二人皆是满脸错愕,过了一会儿功夫,丹朱才强装镇定,开口道:

“咳咳,公子,你脚程快,先拿着我的令牌到城外崔嵬关,告诉那里的伏兵不要动手,夏语冰进了阳城了。对了,此信你也拿着,从阳城北上,过了黄河便是大禹渡,伯益今日在那里举行采冰大典,你把信交给他叔父伯夷,但要小心别被伯益察觉了。”

丹朱从腰间取下一块铜牌,连着案上那封骨笺递与少年,少年伸手接过,说道:

“原来你们说的帮我清扫障碍,就是在城外设下伏兵啊,我还当是什么高招呢。”

“夏公子,哦不,涂山公子,此去坎坷,万事小心啊。”

少年转身,叹了口气,喃喃道:

“不必为难了,今后我跟你们一样,做个无姓之人,二位若还有命见我,到时叫我一声启就行。”

少年走出禹王殿,远远地看见宫门处进来了一队人马,几个守卫站在一旁,已是不敢阻拦。少年低下头去,看着手里的骨笺,胸口说不出的烦闷,暗道:

“这两人居心不明,即便那伯益是个庸人,可我又何德何能,配得上称帝?难道只因我是那人的儿子?”

心念至此,少年胸中已有了决断。

桄榔一声,少年将手中那封骨笺抛出老远,身形一晃,消失在宫闱之内。

少年离开后不久,从台阶下的阴影里,走出一个尖头枯面之人,正是那有扈甘。他弯下腰去,拾起地上的骨笺,拿在手里一看,满眼尽是些“德不配天地,功不盈一斛”、“在正不在私”一类的弹劾之辞,与他料想中并无二致,于是将那骨笺收入腰间,躬身站好。

又不多久,一顶红轿停在了禹王殿之下,自轿帐的里侧掀起一角,露出半张皎皎容颜来,却听一个柔声细语道:

“尖脑袋,你就是禹王殿的监官吧?”

有扈甘躬身答道:

“回禀三小姐,小人虞城有扈氏,正是故都监官。”

“哼,谁问你是哪族哪姓来着?我师父不过才宾天一年,你就让禹王宫破败成这样,等我一会儿从里面出来,定要治你的罪。”

“三小姐,这禹王殿宫深墙高,又是先帝故居,到今天也没有哪个大人敢搬进这里,我一个小小监官,哪来钱财修缮这偌大的宫闱呢。”

“既然没人住这儿,你为何在宫门布下守卫,拦我进来?”

“三小姐,今日有两位大人在此议事,我不敢怠慢了他们。”

“什么大人?有本小姐大吗?”

夏语冰嗔怒道。

“三小姐,您自己进去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