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9章:一场巅峰性的考古发掘  我在北大学考古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前看过的各种文献。

但,没有亲历亲为,记忆就存在偏差。

一些细节东西,就没有办法全部回忆起来。

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两遗址是成功发掘出万年前的稻作遗存的。

那么现在为啥找不到东西呢?

因为技术条件,限制住了?

难不成当年中美联合考古队不是采用浮选法?

该不会是真需要使用植硅石跟孢粉分析这些分析方式吧?

一想到这里,苏亦就懵逼了。

之前折腾那么多天,白干了?

我靠!

越想越有可能。

旁边的陈文骅,见到他这副模样,安慰道,“老弟,别想太多,尽人事听天命,要不,咱们再挖一挖?”

苏亦点了点头,“嗯,挖。”

“这才对嘛!”

陈文骅展颜一笑,他真担心眼前这位少年天才,接受不了眼前的现实,被打击到了。

刚想说什么,却听到苏亦说,“老陈,咱们这一次要换方式了,不能继续采用浮选法了。”

“你是说要换方式?”

苏亦点了点头,“还记得我之前跟大家说过植物考古学常用的四种考古研究方式吗?”

“植物遗骸、植硅石、孢粉和淀粉颗粒?”沈明第一时间抢答。

苏亦回道,“是的,就是这四种,咱们使用浮选法就是为了寻找植物遗骸的,既然植物遗骸找不到,咱们只能使用其他方式了。”

沈明望着苏亦,“这玩意真的靠谱吗?我参加工作这么长时间,几乎没有听到在国内学者使用这些方法进行考古研究,苏亦,你这个家伙可不能继续忽悠我们?”

之前采用浮选法没有找到东西,这家伙的信心都有些动摇了。

苏亦解释,“靠谱还是相当靠谱的,其他的不说,咱们先说孢粉分析,早在1897年,丹麦考古学家萨勒佑()运用孢粉分析研究了哥本哈根附近冰后期的泥炭层;1925年,陀克杜洛夫斯基(Пв)应用孢粉分析确定出里亚洛夫新石器时代聚落的年代;1938年,德国学者约纳斯(fr.jonas)发表了将孢粉分析应用于考古研究的《德国西北部的灌木荒原、森林及文化》一文;1952年,约纳斯又出版了《现代与化石花粉及孢子图鉴》一书,其中许多花粉是在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直至史前时代前后考古遗址中发现的。”

沈明望着他,“真的假的?你怎么会知道这些?”

苏亦理所当然道,“只要你外语足够好,并且有一个全国高校藏书量最丰富的图书馆给你提供阅读支持,并且你的学校还有一批曾经到外国留学的师长以及留学生的话,你也会有机会掌握到这些知识的。”

沈明望向陈文骅,“老陈,我怎么觉得他在鄙视我啊?”

小王说补刀,“不用怀疑,就是!”

瞬间,现场的气氛都变得欢乐得起来了。

一切不合理的地方,用北大这个牛逼的学校来当挡箭牌即可。

众人不疑有他。

选择相信他这个说法。

但新的疑惑,又来了。

“你说的这些都是国外人,咱们国内呢?如果咱们国内没有学者做相关研究,咱们不可能把这些样本送往外国人吧?”

听到这话,陈文骅也开始沉默了。

他望向苏亦,想要获得答案。

苏亦没让他失望,“咱们国内相关的研究确实滞后一些,很早就有考古学家认识到孢粉研究对考古学的价值,例如对遗址古代环境的复原和对文化堆积层相对年代的确定,但孢粉研究在考古学中更广泛地应用,以及考古学家自己开始掌握孢粉的采样、提取、识别和鉴定技术是

为您提供大神莫鞑的《我在北大学考古》最快更新,!

第289章:一场巅峰性的考古发掘免费阅读:,!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本世纪60年代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咱们国内的学者相关研究之所以滞后,那是因为十年的原因,现在咱们已经对外开放了,已经有学者开展这个方面的研究。据我所知,咱们国内中科院植物所已经有学者做相关的研究了,他们开始尝试对浙江的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样本进行古植物、古气候方面的研究了。”

中科院植物所都被他搬出来了,陈文骅三人也被他说服了。

“那植硅石研究呢?这个是啥情况,也跟我们说一说?”

“植硅石分析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较早的时期,德国科学家在这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具体的案例,我就不说了,德国人的名字翻译过来奇奇怪怪的。”

“相比较孢粉分析,植硅石分析发展有点滞后,虽然在20世纪初,欧洲一些学者曾尝试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