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师兄,这是为何?”
苏亦笑,“因为藏族唐卡,就是围绕着整个藏传佛教的发展史来。我留着点故事,等到后面再说,不然一下子说完,一会就没得说了。”
现场又是一阵哄笑。
前面说了那么多,更多是梳理佛教史,还乱入一下香巴拉的传说。
关于吐蕃分治期的唐卡艺术风格,苏亦还没有涉及。
因此,接下来,他着重讲述唐卡艺术。
根据他的研究,这一时期的唐卡艺术,并没有固定的风格,或者说没有统一的风格。
其中,印度帕拉,xz本土和中原三种形式最为突出。
说着,苏亦有分别为大家简单介绍同一时期这三地艺术风格。
主要还是讲述印度帕拉风格。
自然少不了一番互动。
“你们世界史有没有讲到古印度帕拉王朝?”
同学们异口同声,“没有!”
“好吧,既然没有讲,那么我这里也不讲了。”
噗嗤!
众人猝不及防。
话虽如此,但该讲的东西还是要讲的。
“帕拉艺术就是来自于印度佛教中心——帕拉王朝,是阿低打峡大师亲自传承下来的艺术形式,也是后来后来噶当派的不二之依,它的影响力,自然冠绝一时。在今天xz中部地区许多寺庙如夏鲁寺、艾旺寺、仲嘎曲德寺、扎塘寺、坚利寺、唐加寺等遗存的壁画上,可以看到帕拉艺术的广泛影响。”
苏亦讲完,同学们问,“小师兄,这一时期的唐卡,国内还有保存吗?”
苏亦点头,“有的,不过最有代表性的一组唐卡则被美国人收藏了。据我所知,美国鲁宾喜马拉雅艺术馆就收藏了一张救八难度母唐卡,该唐卡在尊像造型、构图、背景、装饰等诸多方面体现出帕拉艺术的典型特征,背面还有藏文题记标明其绘制时间在1057-1080年间,是一件具有明确纪年的唐卡标准器。”
没有ppt,不能图文展示,也没有复制品跟仿制品。
讲述艺术部分,枯燥无比。
苏亦也没有过多赘述。
所以,苏亦说点国内有的,“从后弘初期xz许多寺庙流行印/藏/汉三种风格造像的供奉,扎塘寺,艾旺寺等多处寺庙保存的壁画和造像都明显地展示了这三种艺术形式并存的现象。同学们有时间去藏地旅游,则可以去参观。咱们不是研究艺术的,跟同学们讲述这些艺术风格,更多是一种知识拓展,感兴趣的同学,咱们可以交流。”
在唐卡艺术风格方面,苏亦并没有过多讲述。
对一帮历史系的学生讲艺术风格,没有ppt的时代,太过于抽象。
然而,讲述唐卡历史,讲述它的艺术风格,苏亦除了给大家科普之外,也是为了大家更加深入了解藏传佛教史。@*~~
苏亦最后总结道,“实际上,这一时期的唐卡艺术也并非全部都是照搬外来艺术的风格,从近些年的考古调查和大量壁画/唐卡等艺术作品的发现,并结合当时佛教发展水平来看,当时的唐卡艺术已经开始了民族化的历史进程。”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不能总说,xz唐卡艺术都是受到外来艺术的影响,在接受影响的过程之中,自然就会有吸收跟融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这种特色表现在哪里呢?
自然就是融合了外来佛教以后,创立了新的佛教思想和崇拜体系。
不然,藏传佛教的体系标准,从哪里来的啊?
当然,这些东西都是空泛的总结。
因此,苏亦说了一些具体的东西。
“如唐卡上普遍出现了本土上师像,置换了传统表现的佛教世。
界尊神,就充分彰显了藏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觉,也充分展示了唐卡艺术的民族文化特色。”
同学们自然就会问,“小师兄,这类型的唐卡,我们在哪里可以看到啊?不会耶是国外吧?”
苏亦摇头,“国内就可以,类乌齐寺收藏的一幅佛传唐卡,其仙人占卜画面的魔耶夫人完全是一副藏族贵妇的形象,这些都是唐卡艺术民族化的生动特征。”
听过国内的寺庙有收藏。
同学们总算找回一些内心的平衡了。
讲述后弘期的藏传佛教史,西夏王朝是没法忽略的。
西夏是党项人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王朝,为了便于统治,藏传佛教在其统治者的扶持下,成为xz之外受到藏传佛教影响最深的地区。
自然而然,西夏也开始盛行唐卡艺术。
苏亦又给同学们简单分析一下西夏唐卡的艺术风格。
“西夏唐卡主要是受到xz中部流行的印度及尼泊尔艺术影响,同时也融入了西夏本土文化和地方审美元素。因为西夏唐卡也出现了西夏本土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