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章 声名鹊起(二合一)  隋唐大财阀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代是没有词牌名的。

词都是文人们根据乐坊或者妓院内乐工们弹奏出来的曲律音韵,填出歌词,用以传唱,也叫“长短句”,类似于现代的流行歌曲。

至于宋代的“宋词”……

其实是唐末的诗人们实在被前代的大佬们逼得没办法了,干脆搞起了文化革新,从而整出杂言诗这一款更加自由奔放的“产品”。

整齐划一的格律诗发展到中唐达到巅峰状态(代表诗人是杜甫)!

因为其形式上的诗美空间已经被大诗人们挖掘殆尽,因此唐末五代中国的格律诗逐渐向杂言诗发展,形成一个对形式有些僵化的格律诗的“拨乱反正”运动,而其体裁最终定型为“词”。

到了宋代,“杂言诗”体裁得以发扬光大,到达顶峰,你不懂音律不要紧,词牌里面把平仄都给你规定好了,根据平仄把句子填上去,就行了!

宋词——其实就是杂言诗的2.0版本!

必先有曲,才能有词!(词牌其实就是曲调长短以及平仄变化的略缩概括。)

关宁写出来的辛弃疾以及柳永的那两首词,词牌的曲谱早就不知失传多少年了,他现在当然不能将它们定性为“曲子词”,否则别人问:“你的曲呢?”,那就尴尬了。

唯今之计,便只能将它们命名为“杂言诗”!诗不一定非得有曲嘛,这……倒是可以搪塞过去的。

而且,自创“杂言诗”这一诗文体裁(虽说有些勉强!),是一件震烁千古的事,对于关宁来说,乐见其成!

睡觉之前,关宁看了看堆在墙角那几箱钱,轻叹道:“二十万啊!一下子就卖了二十万,而自己连面都还没有露呢……果然,吾之光华是藏都藏不住的。”

这时,他不禁想到了某位“哲人”说过的经典台词:“你以为你躲起来我就找不到你了吗?没有用的!你是那样拉风的男人,不管在什么地方,你就好像漆黑中的萤火虫一样,是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你那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渣子,神乎其技的刀法,还有那杯drymartine,都深深的迷住了我……不管怎么说,你始终是我心目中的独一无二,风度翩翩的……王子!”

想到这里,关宁不禁哑然失笑,他长长地伸了一个懒腰,睡觉去……

……

……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