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河!”
“郎君有令,下河咯!”
一共做了六艘小船,全部推下了河,根据方晨的要求,开始下网。
这渔网都是村中妇孺没日没夜现织而成,期初方九爷只当方晨在耍闹,可是观察了几日后,便觉着方晨真能成事。
“六叔,前日下的地笼,也叫人收了吧。”
“郎君,那地笼真能抓上鱼来?”
方晨道:“地笼捕鱼,抓不了多少,下网才是大收获!”
十几个汉子赶忙跑到河边,找到之前留下的印记,开始拉拽河中地笼。
一个个使尽全身力气,废了好大功夫,才把地笼捞上来。
不看不知道,一看当真吓了一跳。
方晨只能让人抓些蚯蚓,扔进地笼中当饵料。
可没想到,地笼中充满了惊喜。
五笼大鱼小虾,堆积成小山,摆在面前,方晨这才松下一口气。
他真怕这河如后世那般河流一样,河中鱼类少得可怜,没什么大鱼。
“有鱼!郎君你快看啊!真的有鱼!”
“好家伙,你看这笼中,大鱼可真是不小,看架势少说得有三斤以上了吧?”
“要我说,怎么也得有五斤!”
被方晨叫做六叔的那个汉子大笑道:“这法子当真好用,这些鱼若是拉到县中,少说也能换几斗精粮!”
方晨目视河中船只,心中还有担忧,害怕沉船。
似乎好运眷顾,方晨他们造出来的简易船只并没发生意外。
和地笼一样,撒网捞上大鱼,当真不少,数以千条,可谓是收获颇丰。
“把地笼重新埋下,收了鱼我们回村!”
“是,郎君!”
看到了鱼,所有人眼中看向方晨时,多出了憧憬之色。
那几名少年成了方晨的保镖,跟在方晨身边,寸步不离。
对于方晨,他们心服口服。
归村路上,欢声笑语连绵不断。
村口,方九爷听到消息,带人在门口候着。
大老远看到后,一刻不停向方晨他们跑了过来。
别看这老爷子年岁高,腿脚十分利索,几百米还没费什么劲。
“郎君,您救了整个太平村啊!”
望向身后几十名大汉,用木车推送着那数不尽的鲜鱼,方九爷激动地险些落泪。
方晨赶忙避开,不敢受方九爷拜礼,“九爷您这不是折煞小子嘛?尊老何以拜年幼?”
“郎君教训的是,我以后不敢了。”
“唉......”
方九爷对自己,太过于恭敬了,他实在是接受不了。
可他明白,这种事情不可能只发生一次,在这个时代里,人是分三六九等的。
种家子的身份,使得他被迫排在阶梯上层,太平村百姓却在最下层。
烧起大锅,村中摆宴,各家各户悉数到场,数千斤大鱼摆在明面。
除了欢声和喜悦,再看不见以往的愁容。
当初方晨问话的大姐,此刻正在一群汉子中间吆五喝六,叫喊着他们多砍些柴火。
坐在首位,方晨虽然笑容满面,心中却难免有些孤寂。
他不属于这里,更不属于这个时代,他只不过是一个倒霉蛋而已。
“郎君,我没想到,您说每家每户都能吃上一口鱼肉,竟然真的做到了。”
“九爷,我都说了,我有办法。这些鱼不少,除了分给各家各户的那部分外,您老留一些出来,制成熏鱼,拉到县城换钱。”
“熏鱼?”
“过几日让人跟我学。”
“成!郎君还有什么吩咐?”
“如今村子有了活计,靠着捕鱼度过冬日不难,但我总觉着还不够,还得要给大家找一份铁饭碗才行。”
“什么是铁饭碗?”
“就是能吃一辈子饭的活计。”
“若真如此,哪怕要了我的命,我也绝无二话。”
“九爷,您又胡说,我这不过是投桃报李罢了。”
救我一命,还你一村日后衣食无忧,倒也没丢了我这穿越者的颜面。
一顿极为丰盛的鱼汤盛宴,方晨吃着十分开心。
除了对于方九爷小家子气,有些无奈罢了。
抓了那么多鱼,方晨本想让大家伙,都能吃过瘾。
可这位爷,死活不同,几百口人,分几十条鱼,剩下的分要攒下来,生怕过几日捕不到鱼。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方晨便将捕鱼之事全部交给旁人安排,期间多有嘱咐,小船若是有问题,千万不可含糊。
一只船做出来,也就耗费了三五日功夫,千万不能出事,若是人没了,多少条船都换不回来。
随后,他又带着方九爷精挑细选的几名汉子,开始在一间屋子里,研究熏鱼之法。
搞得那间屋子乌烟瘴气,根本进不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