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章 例会  厨子的平淡生活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找个一个位置围城一个圈,气氛热烈的开起了小会。这样的情景在开员工大会上是看不到的。每次开大会,员工们几乎是一句话不说,谁也不发表意见,即使叫他们说也不说,只是听着就行了。现在不一样,都敞开了发言,并且非常高兴和激动,都在为自己的团队出谋划策和贡献力量。

这是老谭和张丽想要的。

看大伙情绪高涨,老谭趁热打铁,把队伍集合起来,训练了一下简单的队形队列,每次当老谭喊出口令之后,大家都按着指令操作,并且异口同声的喊着一二,洪亮的声音把整个大厅震得声响。

最后老谭通知大家下午两点在大厅集合,学跳舞做店操。这个消息叫大家又兴奋一阵,除了几个不爱热闹的人有些不情愿之外,剩下的人都欣然响应。

例会结束之后老谭和张丽先到了办公室,老谭把昨晚想的几句话写出来给张丽看。

我们的口号:用我们的双手创造自己的未来!

工作态度:我知道,我做到,我成功!

工作作风:认真、快、迅速、保证完成任务,决不找借口!

老谭给张丽讲解这三几句话的含义,张丽听了觉着挺好,同意了这三条。老谭说这些只是辅助性的东西,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真正的工作还是菜品跟服务。可以通过团队PK的形式来提高员工对纪律的遵守和对业务的学习,提高员工的团队意识,但是所有工作都是围绕菜品和服务进行的。只有把生意搞上去,卖钱额提升,做什么都会得到认可,生意上不去都是白扯。

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多搞一些活动,叫大家在这里吃好、玩好、工作好,这个很重要,但是任何精神生活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

对饭店来说赚钱才是硬道理。

紧接着到了四月份,老谭来到关东人家快一个月了。

这段时间他改进了待客菜、锅包肉等一些卖的好的菜品,同时调整了川湘菜,从长沙发的黄牛肉到货,推出了小炒黄牛肉,上了农家炒干菜和地皮菜炒鸡蛋、干椒皮炒拆骨肉,这些菜推出之后受到客人欢迎和好评,生意开始渐渐上涨。

凉菜的小厨房已经建好,把农村的猪头焖子、千层脆、肉钳子、水晶肘子、肉肠、蛋肠、粉肠推出,丰富了农家风味,使凉菜有了的特色。经过调整之后风味突出,主次分明,六个人各司其职,以前忙乱现象没了,现在工序简单,流程顺畅,标准严格,出品自然又好又快,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

到四月中旬,卖钱额稳定在了三万八到四万之间。

王刚和胡静俩人被徐总送出去学习。在选择送管理人员出去学习这件事上徐总采取了保守打法,他认为王刚和胡静跟着自己时间长,忠诚度高,除非自己不开饭店了,如果开他俩就会跟着自己干。等老谭、张丽、李爽、周晓梅虽然有能力,是人才,但毕竟跟自己时间短,彼此之间还没到无话不谈的程度,也没有那么大的信任。想来想去选择了王刚和胡静,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每一个老板在成功之后都会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满足自己的需求。创业成功赚钱了,先满足自己的需求,换个大房子,买台车,把家装修的好好地,给子女安排好学校等等。毕竟有钱了,提高一下生活质量是很正常的事,辛苦创业不就是为了让生活更好吗。当然,有很多老板也都倒在了第一阶段,有钱了,开始飘起来,不但换房换车,还把一起奋斗的老婆换掉,这就有点过了。

这样的人是在耗损自己的福报,属于无德,所承载的财富是有限的,换句话说,他这辈子也就能挣那点钱,再多了也承受不了。

当满足了自己的需求之后,开始自动过渡到第二阶段——满足家里人的需求。自己有钱了,一看大哥还不行,姐姐也不富裕,三叔家还很贫困,四舅家也需要接济。想自己创业时人家义无反顾的帮助自己,现在自己行了,做人不能忘本,该帮助的必须帮助。于是开始帮助家人和亲戚。

自己行了,家里人也都行了,老板会想起跟随自己的人,开始进入第三个阶段,满足追随者的需求。送出去学习,加薪,给买车买房等等。

自己的、家人的、追随者的需求都满足之后,老板会进入第四阶段——满足社会需求。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做到最后都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慈善家,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的进步。

这期间老谭把二姨从青菜间调出来,重新招了一个摘菜的。把摘菜的上下班时间进行了调整,每天早上七点上班,晚上七点下班。这样能够在厨房员工上班之前把需要用的青菜摘洗出来,不耽误事。同时要李旭和李忠清对青菜间进行彻底归拢,五常执行到位。现在一进去干干净净立立正正,每个菜筐下面都有标识,扫把、拖布也都有了位置,全都挂起来。所使用的的工具、清洁用品有了摆放位置,显得规矩有序。

二姨被调出青菜间之后无事可干,待了两天找老谭叫给安排个活干,老谭说现在厨房没啥活,再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