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四章 英宗一梦  大明正统1442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错的,可是谁愿意改变已有的现状,可是要和瓦剌决战相比,正统新政真的是太温和了。

这是陛下执行新政的策略么,为了执行新政,不昔和草原决战么,而且是草原最强的时候?!

若是内政无法改变,那就改变外政,打出一片祥和,这也算做到了,国泰民安,正如朱棣那样。

但是。

无他,曹鼐太知道了,战争对北方百姓是多大的伤害了。

但是正如太阳不容直视,想要改变朱祁镇的心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曹鼐虽然满目金光,低下头睁开眼睛,却看全眼前一片黑色,居然看不清楚。就好像是现在的他。

对于前路如何,他也看不清楚。

他只能凭自己的心意走下去而已。

朱祁镇送走曹鼐。

他心中暗暗思量,在衡量是不是对藩王下手的时候,正统一朝,内廷以朱祁镇为中心,对外对内试探不断,手段不断,藩王勋贵也经常殚精竭虑。

想来想去最坏的情况想来是不会发生的,正统八年那一次藩王就经历过一次洗礼,家丁奴仆,一屠而空,最后弹劾朱以扩北镇抚司的奏章足足弹劾了一年,但是也幸亏朱以扩也属于宗室,这就属于皇帝自己的事情了,现在藩王的家丁奴仆,哪个没有锦衣卫在其中。

其实他要对付藩王已经不多,大多数藩王在永乐时代,都已经被消除了三护卫。剩下的不过是秦王,楚王而已。

那些成建制的家奴护卫,都已经调入了,地方,守备地方,属于朝廷。

所有藩王都没有成建制的护卫了,最多不过几百家丁而已。如果开国诸王的家丁,朱祁镇也是要担心的。

毕竟,开国诸王大多都是能打仗的。太宗皇帝起兵的时候,也不过几百家丁而已。

但是现在,就如在行军打仗之道上,朱祁镇知道自己比不上太宗文皇帝,因为朱祁镇他没打过仗,纸上谈兵头头是道,张辅等老将都赞叹不绝,可真要战前对敌,经验和随机应变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而各地诸王又如何能比得上诸位先王?

而且真有雄才大略的,自己觉得能领兵上阵的藩王,谁敢离开京城之地,前脚离开,后脚数万锦衣卫就知道在哪里了。襄王在麓川过的虽然并不舒服。

襄王进入麓川之后,几乎每年都要打上一两仗,与这个土司摩擦,与那个土司争夺,如是等等。

虽然过得并不安分,但是朱祁镇承诺给他的一点没有少,而今襄王麾下也有数县之地,带甲两万,政令自主,朝廷不怎么管。

至于方瑛的十万征南军,现在叫镇南军,所辖是云贵,方瑛也是云贵总督,不过还是比襄王地位低一点,非大战镇南军是不会调动的,因为,方瑛知道,襄王的两万甲士也属于他的假想敌,动之必灭。

韩郑郡王朱土昂就存了出外远镇的心,才进入京师接管宗人令。而今正统一朝,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藩王造反成功率有多低了。韩郑郡王是正统十二年敕封,其哥哥病逝,因为要降爵,所以就是郡王。

所以,造反是不会的。

就连最有实力的襄王,朱祁镇都可以‘委以重任’,其他这些人当然有了想法。

如果在对藩王下狠手,名声只会更加不好了。

朱棣,朱高煦,将宗室风气给带坏了,不服皇帝是可以造反的,万一成功了呢,朱祁镇得将风气给矫正。

比如襄王,皇帝就对他很好。

朱祁镇的亲叔叔,朱祁镇脑中闪过朱高煦的画像,不过...就算他反,父亲可以,朕也可以!

等到局势稳定,朕将整个孟缅之地实封给他都行,也就是整个东南半岛。藩王外封,把那些中央无法控制的地区都外封给宗室之人,至于会不会出现元朝的样子,朱祁镇是不在乎的,不仅朱祁镇不在乎,整个大明的人都是不在乎的,蛮夷之地,若反,必灭之。

但是朱祁镇会信任一个人的忠诚么,开玩笑,孟缅若外封,云贵必有大军,西域之地若外封,甘肃之地必有大军,大军要配合外王扩展版图,其实也是监视。

至于以后关内是不会分封的,关内也就是长城以内,说白了就是大明朝廷可以直接控制的地方,朱祁镇是绝对不会分封的,因为都是朕的!

忽然一个人出现在朱祁镇的脑海之中,那就是朱祁镇的亲弟弟郕王。

作为亲弟弟,朱祁镇天然对他有责任,血脉最亲密,朱祁镇将他塑造成真正的贤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只是这几年,朱祁镇对他却是比较疏远的。

一方面是政务繁忙。

朱祁镇每天只觉得时间不够用,连见儿子的时间都没有,弟弟自然要放在一边了。

就这么个熬法,恐怕,活过四十都难。

对于自己的弟弟,朱祁镇是完全信任的,和自己一起长大,天天奶声奶气皇兄、哥哥的叫着,谁能不欢喜,只是后来,朱祁镇九岁时候,做了皇帝,逐渐成熟,朱祁钰也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