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章 太皇太后病危  大明正统1442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拾心情,去见方瑛和王骥。

王骥一听襄王来了,立即出门迎接。方瑛作为晚辈只管打仗不管其他,所以他见礼客气一番后找理由回避了,襄王与王骥相互见礼之后,这才开始说话了。

其实王骥对襄王一直觉得头疼。

这襄王名义上是他的下属,学生。但实际上王骥真能拿襄王当下属学生吗?只能哄着,供着,打不的骂不的。

还主要襄王本身是一个明事理的人。知道分寸,让王骥少了很多烦恼。如果遇见那种没理绞三分,仗着自己的身份地位,乱来的的藩王,王骥不知道要愁掉了多少头发。

只是襄王太明事理也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这样的人,不可能轻易被说动。

比如,在而今这一件事情上。

王骥说道:“王爷,这一次来,可是想明白了?”

襄王说道:“大人,本王依旧不答应,并非本王不明事理,乃是其中的问题太大,最大一个人问题,孟养那边给一颗人头,谁知道是不是思机发,如果不是,我们又以此上报才朝廷了,这可是欺君之罪?你我如何担待?”

随着大军队孟养的步步紧逼。思机发想尽了办法,沿路狙击,袭击粮道,收买各地土司,等等。

甚至双方在金沙江上,打了南征以来最大规模一战。

自然是明军大胜,思机发惨败,随即金沙江天险失守。大军与孟养之间,再也没有阻碍了。

这个时候,思机发派使者来说,愿意以献上项上人头,来保住孟养在思家手中。

这个条件传来之后,襄王第一个表示反对。

襄王此来是想扩地盘的。接受完整的麓川,而不是麓川河谷这数县之地,不过就凭襄王手下的一卫不到一万的兵马,还随时可能撤消兵权,日后最多也是个闲散王爷,如果上位不顾及太皇太后的情面,直接软禁处死也是有可能的,皇位大于一切,哪怕是一个苗头。

但是别人就不这样想了。

首先乃是各地土司,哪怕是缅甸蟒氏对这个意见都赞成。

这也是南疆土司的潜在规则了。

一般来说,土司与土司是一个圈子里面的人,而下面的人永远不要想当土司。

并不是每一个民族,都会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所以一般来说,大家不管怎么打,胜利也好,失败也好,土司还是土司,下面的奴隶还是奴隶。

赶尽杀绝这样的事情,并非没有。但是不符合大家的道德观念。

大家更不愿意襄王如愿了。

其次,方瑛和王骥对覆灭思家也没有太大的执念。思家父子反抗朝廷,乃是朝廷钦犯,是一定要死的,这是政治正确。毋庸置疑。但是王骥很明白,自己的职责是安定南疆,并不是来这里开疆扩土。

思家被逼到这分上了,思机发即便用自己的性命保住了思家残部,但是思家残部今后也只能夹着屁股做人了。

根本不会对朝廷够成威胁。再加上方瑛大胜的余威尚在。一二十年间,南疆是不会有什么乱子。

至于将来,这个前兵部尚书王骥可不会管太多。他估计一二十年后,即便南疆土司不动手,当今上位也会动手。

当今天子可重视南疆的程度比瓦剌鞑靼都高。

当今的心思,王骥等人也是揣摩过很多次了。

王骥听了襄王的话,却大喜过望,说道:“襄王所言极是。不知道襄王觉得该如何办才好?”

之前襄王根本不多话,激烈反对。而此刻襄王还是反对,但是却已经是退了一步,王骥更是读出了襄王的潜台词。也就是如果死的那个人真是思机发。他并不反对了。

襄王也没有办法,想要尽快解决这个的事情,尽快回京,只能让步了。

襄王说道:“直接将孟养全境纳入大明,覆灭思家,扶植傀儡。”

只有把孟养纳入襄王封地,襄王日后的性命才能保证。

王骥顿时想起了什么,说道:“襄王可安排好了?”

襄王说道:“以打探到思家核心位置,随时可以灭之。”

王骥说道:“既然王爷有意,这一件事情,就交给王爷去做了,本宫和方将军就静候佳音,大军可以配合襄王。”

襄王也明白,这一件事情最大的得利者就是襄王本身,想让王骥出力,就不大可能了,方瑛,想都不用想,少年之人被皇帝看中才华且委以重任,未来可能镇守南疆统帅十数万大军的一方大将,不可能与之谈条件,只能把功勋送给二人才可能帮自己。襄王说道:“本王明白。”

思家本身西南霸主,雄踞一方,即便沐家也要客气对待。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