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怎么没看出来,你有这种觉悟?”王新瞪大了眼睛看向方毅,突然一拍大腿,“对了,差点忘记了一件事。”
“什么正事?”方毅眨眨眼,方诗晴也好奇地望着他。
“除夕一过,今年,不对,明年的天灯庙会便要开始了。”王新悠悠道,“我这不是特地来邀请方公子和诗晴两位一起,去逛逛庙会吗。”
“哦。”方毅恍然。
天灯寺是宁海香火最盛的寺庙之一,每年正月初一都会兴办盛大的祈福法会,名流荟萃,大师云集。
因此,每年的正月初一,也是天灯寺最为热闹的时候,不仅是本县的各路名流会前往,还有不少外县人慕名而来。
天灯庙会,早已经是宁海的招牌之一。
每年这个时候,许多小商小贩都会云集白云山,游人如织,高僧不绝,一片繁荣景象。
前些年方昀还在世的时候,方毅兄妹俩倒是跟着他去过不少次。
不过自从前两年方昀逝世后,方毅给父亲守孝,倒是错过了这两年的庙会。
按理说他不会忘记这桩盛事,不过昨天家里恶客登门,倒是没想起来还有这事。
方毅伸了个懒腰,他并不是很想去,不过看到方诗晴脸上似笑非笑的神情,他瞬间就明白了妹妹的想法。
小姑娘这两年几乎就没怎么出去玩,应该也憋坏了。
“去,如此盛事,要是缺席,那岂不是憾事?”方毅斩钉截铁道,语气坚定。
郭大人上午的承诺在短时间内起码是有效的,而且现在马上就是年关,偌大的方家和童家事情也不少。
他们昨天没有达成,起码短时间内也不会再出手的吧?
既然如此,那出去散散心也还是可以的,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
方诗晴满意地点点头,轻轻捏了捏他的肩膀。
“那就这么说咯。”王新一笑,“你们这两年多都没怎么出去过,也是时候出去看看热闹了,在家里待久了人也会发霉的。”
“一言为定。”方诗晴开心的笑了起来,露出两颗小虎牙。
“一言为定,那我先回去了,给你带的一些东西刚刚已经给忠叔啦,这次来也算是给你拜过年了。”
“等等。”方毅突然道,“今天既然来了,就先别回去了,待会儿就在这边吃饭吧,让你感受下我的手艺。”
他决定今天好好准备一番,让诗晴和王新感受一下后世超级大饕餮的力量。
“什么?”王新刚刚转过头去准备离开,听到他的话,不禁愕然。
“我刚刚要是没听错的话,你是说你要自己下厨?”
王新仿佛听到了什么了不得的笑话,开始捧腹大笑起来。
方毅无奈的望着他。
毕竟熟悉方公子的人都知道,方公子的生活能力有多差。
王新更是与他相交莫逆,这些年来,虽然方毅读书比他要强许多,但是在生活上,却往往是他在照拂着方毅。
他自然也知道方公子素来秉持的“君子远庖厨”的态度。
等他笑完后,方毅才开口道:“我这两年在家闲着没事,偶尔便看一些杂书,慢慢就学会了,不信你问诗晴。”
方诗晴也小鸡啄米般点头:“千帆哥哥,我哥没骗你,他说的是真的,他之前给我们做了一顿饭,味道可好了。”
王新这才相信了两分,不过眼光中还是透着一丝狐疑,问道:“可是你之前不是经常念叨‘君子远庖厨’吗,怎么突然就变了?”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方毅悠悠道,“我之前只是比较懒罢了,不过现在觉得下厨倒也是一桩妙事。”
王新摇了摇头,他对干饭没什么特殊的爱好,自然无法理解方毅口中妙事。
“既然你这么说了,那我便留下来感受一下你的手艺。”
王新丝毫不客套,以他跟方毅的关系,早已经过了需要客气的阶段。
方昀还在世的时候,他们就经常到彼此家蹭饭吃,这早已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了。
方毅站起身来,顺了顺方诗晴的头发,懒洋洋道:“你们俩跟我来呗,给我打打下手。”
……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铁锅下的炉火正旺,锅里冒着热腾腾的白气,飘溢着香气的汤汁在锅里翻滚。
方毅情不自禁地轻轻哼着白居易的这首小诗,一边轻轻拨动着锅里的汤汁。
毕竟对于一个日常烧锅炉的理科生来说,让液体搅拌均匀、防止暴沸已经是镌刻到内心的信仰。
想到前世在实验室里烧着蒸发皿做实验的那些时光,方毅一时间有些出神。
“你烧的这个暖炉,怎的看起来有些不一样?”方诗晴好奇的声音把方毅从幻想中拉回了现实。
暖炉是诞生于宋代的一种类似火锅的饮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