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成知道这二十万亩良田的事,也在皇上给安成公主的赏赐之中。
“真是有意思。”林成说道,“西宁侯世子刚跟我要苏州虎丘山脚下的一块地。”
提到西宁侯世子,幕僚先生转头去看书案上的信件,西宁侯世子要的那块地,虽说不大,只有十亩,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却是全苏州最好的桑田。
苏杭的丝绸远近闻名,苏杭人好养蚕种桑。
先帝在金陵开国,建国之初,为了犒劳功臣,拉拢人心,恩赏了一大批开国功臣。老西宁侯跟着先帝征关陕,镇凉州,屡立军功,也是在开国的时候被封侯。
先帝赏赐给西宁侯的田产在苏州一带,土地肥沃,即可养蚕种桑,又可耕种水稻,美中不足的是,中间隔着一块,不能连成一片。
西宁侯世子想要的就是中间的那块地。
幕僚先生认真想了想,“先帝赏了那么一大片地,可以作为祖产流传下去,少这十亩,又有什么要紧,又少不了他们一口饭吃。”
“中间隔着一块,心里头总是觉得膈应。”林成说道,“就如同如鲠在喉,什么时候把这根刺拔掉,心里才痛快。”
幕僚先生无奈,“难怪后来又出了二十万亩良田的事,人心不足啊。”
林成笑了笑,“人心?人心不足蛇吞象,人心是最贪的。”
幕僚先生低声嘀咕,“只是虎丘山脚下的这块地,自古以来被世家耕种,明目张胆地夺了确实不太好,传出去也不好听。”
西宁侯曾佩前将军印,镇守甘肃,林成与西宁侯世子结交,西宁侯世子也毫不客气。
“这种强取豪夺的事,怎么能乱来?”林成在书案前坐下来,开始写信,“先生,劳烦你去一趟。”
幕僚先生听闻神色迟疑,“我走了,公子身边就无人可用了,南松也不在。”
“这件事,只有交给先生去做,我才放心。”林成只顾埋头飞快地写信,“交给别人,我担心弄巧成拙,好事不成反而成了坏事。”
成了坏事,那就不是好心帮忙了。
这一次,西宁侯世子能看到公子的真心吧。
在二十万亩良田事发的时候,人人对西宁侯避之不及,公子还能如飞蛾扑火般,义无反顾。
幕僚先生拿着林成刚写好的信,朝人告别,“有先生在,公子尽管放心。”
林成应了声,把西宁侯世子的信投入焚香的香炉中,化为灰烬。
幕僚先生退出去,走到门边又转身回头看,“公子,你早点歇息。”
“看完这些,就去歇了。”林成指了指书桌上的文书,那些都是各地官员送过来的,等着他查阅批示。
桌上一大叠文书堆积成一座小山。
“哎。”幕僚先生叹了口气,布阵使不在,如今两个人的事,公子一个人做,更忙了。
“先生早去早回,我也安心。”林成说道。
幕僚先生再次向人告别。
幕僚先生离开后,林成不关心西宁侯府二十万亩良田的事,西宁侯府缺的不是良田,退一万步,即便这些良田被收回去了,西宁侯府会心痛,只会心痛一阵子,不会心痛一辈子。
被赠与的,自然有一天会被人收回去。
这件事如何处置,就看圣意如何了。
至于圣意,难以揣测。
夜色昏暗,豆大的烛火跳跃,林成低着头,依旧在文书上写写画画。
让林成没想到的是,这件事如快刀斩乱麻般解决了。不出几日,便收到消息。
安成公主“占为己有”的二十万亩良田,顺天府尹对外宣告判定,重新归还给铁牛村村民。
居然不是被判充公。
“厉害啊。”林成站在花窗前,看着窗外的几株翠竹。
秋日的阳光还算温柔,稀稀疏疏地洒在竹叶上,风吹着竹林沙沙作响,渐明渐暗的光影也跟着晃动。
圣意果然不是凡人所能揣测的。
的确是厉害。
二十万亩良田是犯事丢职官员的私产,也是平时搜刮民众,强取豪夺所得,没有被判充公,而是直接还田与民众,大快人心,又深得民众的心。
十几个进京状告的村民,跪在顺天府尹门口,感动流涕,大呼“皇上圣明,青天有眼。”
皇上勇武果断,此举不像是圣意所为。
林成看着婆娑摇曳的竹林出神,京城好像发生了什么事,不在大家的掌控之中,或者说皇上身边出现了什么人,能左右圣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