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让我们在这里考试”
看到考场,许多人都不情愿,甚至还有人直接罢考离场。
对于罢考离场的人,周易凡也不将就,走就走。
有的是人来考试,而且一个村庄暂时就配备有两名管理人员。
所以只要有23人录取就够了,其中浩瀚内定为一位村长,多余的周易凡也只是用来填充秘书处。
至于部门人员,还是慎重一些比较好。
比如后期选择提拔方式进行填充,更合适一些。
最后参加考试人数依然达到了180人,其中汉人占据绝大多数。
其中这也有周易凡成立学堂,导致大量汉人学习的因素。
当然,本地人也有四十来人,他们大多是那些本地家族核心子弟。
而且是已经进过公审过后的,没什么大问题的。
考试很快就开始了。
由周启明为考场负责人,不过这个负责人显然有些不称职,卷子拿来的时候,精神还有些恍惚不定。
还是秘书处的人提醒,才发现该发试卷了。
看到这样的情况,周易凡也知道其实自己的父亲并不适合作为教育部部长。
相反,他其实更适合成为一名学者。
距周易凡的了解,他最开始看到考题以后,可是拿着卷子呆了一整夜。
而且第二天,就疯狂的去翻越各种儒学书籍,并且记录。
看样子,周易凡的理解题,让他有些匪夷所思。
不过他并不死板,并没有因为周易凡的解答与前人不同就立马否决,而是仔细查看了周易凡列出的缘由,还去查看了各种文献古籍。
同样,此次参加考试的人也一样。
在看到周易凡的理解题时,大多数人都很疑惑,毕竟那些句子都是前人经过千百次的解读。
将他们的观点拿出来应该是没有问题吧。
当然,也有那么部分人看到了周易凡特别的标注的“个人理解,不以言语获罪”。
这就说明考官并不希望回答的还是原来那一套,考官有其它想法。
考场中还有十几个老儒生的,虽然考场原因劝退了不少老儒生,但是总有那么几个醉心官场之人。
所以他们在看到考题时,第一眼就看向周启明。
其中有人觉得周启明胆大妄为,竟敢妄议圣人观点;也有人对周启明提出的观点感兴趣。
不过现在还是考试,也就不在多问,但他们大多数人依旧还是选择了老一套的说法。
在他们看来就算周启明提出了新的理解,他也不敢否认前人理解,不然那就不是胆大妄为了。
当然他们不知道,这新旧观点可是相互矛盾的。所以对于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来说,如果坚持新观点,那还真要否定旧观点了。
周易凡可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因为是第一次考试,他也特地前来监考。
考场除了偶尔纸张翻动声,就没有其它声音了。
看着外面人群都静静的看着考场,周易凡还是很欣慰的。
进入考场,每两列就设置有一名考官来回巡查,场中共有十八名考官,其中十五人负责巡查,另外三人则随时待命。
一旦有人被发现作弊,为了不打扰巡查的考官,他们三人就前去没收作弊者试卷,同时记录其名字等信息。
周易凡观察了一小会,还真有人作弊,不过马上就被发现了。
其中还有村中三家族的,这让前来观看的三位老族长掩面离开了。
羞愧啊…
作弊的可是族中优秀一代,结果却在这么多人面前被发现作弊,他们的前途算是毁了。
其实也不一定,在周易凡的字典里任何人都有其用处。
你看,当初那些顽固份子,周易凡都没选择杀掉他们,而是继续留下他们为世界做贡献,
更何况是这些读书人呢,再不济也会识字嘛。
看了一会,周易凡也感觉有些无聊,主要是就这么干看着着实有些无趣。
不过他并不会去站在考生旁边,去看那些考生的试卷,自己前世承受的压力就没必要在让这些考生感受。
他可是有过亲生经历的。
如果是其他人盯着自己的考试,并不怎么慌张。
但是考官盯着就不同,一方面他们有可能决定你的成绩。
另一方面你会觉得是不是自己那道题有问题啊,不然怎么考官老是盯着自己看呢。
当然如果考官发现考生有些紧张,也会立刻离开,不过考生的心情却已经被打乱了,需要重新调整过来,这就有些耽搁时间了。
虽然感到无趣,但周易凡也没有立马离开,既然来了自然要待到这场考试结束才离开了。
直到第一小堂,理解考试结束,考生离场,考官收卷结束,周易凡才找到父亲。
不过还没等周易凡问好,父亲却